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

ID:37621853

大小:171.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6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_第1页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_第2页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_第3页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_第4页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虚云禅师的修行观述评董群一、三皈五戒为方便和根本虚云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原因之一是有感于当时佛教界轻视修行的积弊。人人都知道时处末法时代,但虚云认为,末法时代不是法末,而是人末,人末的表现之一是不注重修行,“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1]病,莫非由此。”针对这种状况,虚云强调“学佛”、修行的重要性。如何学佛、修行?虚云重视三皈五戒的意义,从根本意义上阐述修行观。他认为,佛法有三乘,但不论何乘佛法,都

2、以三皈五戒为根本,通过三皈五戒,“务使受持者[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另一层面讲,三皈五戒又是修行的方便,如虚云所说,[3]佛“初唱三归,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虛云对三皈五戒特别加以详尽分析。三皈,即依次皈依佛、法、僧三宝。虚云不只是一般地谈三皈依,而是依三种三宝之说,分析三宝的三层含义,强调皈依三种三宝。三种三宝即一体三宝,别相三宝,住持三宝。[4]所谓一体三宝,“一心自体,法尔具足佛法僧三宝。”众生心体本来就具备佛宝、法宝、僧宝。佛有觉悟的含义,法有轨持的含义,僧有和合的含义,所以众生

3、一心本来就有觉悟、轨持、理事和合的特性。[5]所谓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名相各别。”三宝各有体相区别。别相佛宝,佛之觉义,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具备而成佛。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佛身,又于华严会上现卢舍那身,此是别相佛宝。别相法宝,指佛随众生根机所说差别之法。别相僧宝,表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所证的三乘阶次的不同。所谓住持三宝,指佛灭后住持保持佛法延续的三宝,各种佛的形象为住持佛宝,“诸[6]佛形象,留世福田,恭敬如佛,功德难思,住持不绝,是名住持佛宝。”各种三藏经典,是住持法宝,剃发披缁的僧人,他们

4、弘宗演教,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是住持僧宝。皈依三宝,既指皈依别相三宝和住持三宝,虚云特别强调,更指皈依自心一体三宝。“今言归依三宝者,不特归依住持三宝、别相三宝,亦复归依一体自性三宝。”[7]所以修行不必向外求,只向自心作。但一般的修行者不能了知这一点,“众生迷此,[8]向外驰求,流转生死,诸佛悟此,即证菩提。”这指出了修行的内省、内证、内求的基本方向,和慧能所强调的无相三皈依的原则一致。虚云又谈到守戒对于修行的重要意义,认为戒是生善灭恶的根基,优良道德的根本,从修学的次第上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三学具

5、足,才可以趋向正觉。他认为甚至单凭持戒就可以解脱,“戒为持身之本,成佛之基。单精于持戒,不修余门,可[9]以成佛。若修余门,不持戒律,则事倍而功不半。”他特别重视守五戒的作用,指[10]出修行之功以五戒最为基本,“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五戒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戒,虚云依佛教的传统,结合儒家的五常总说五戒,认为仁即不杀,义即不盗取,礼即不邪淫,智即不饮酒,信即不妄语。他强调,只要能遵守五戒,则五常自然体现于其中,“五戒若全,则不求仁而仁着,[11]不欣义而义敷,不祈礼而礼立,不行

6、智而智明,不慕信而信扬。”所以,五戒对于修行,具有振纲提网的作用。虚云对五戒一一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出它们对于修行的意义。第一杀戒,即不杀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众生要行仁德,首先要持杀戒。杀戒不只是禁杀人类,也禁杀畜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未来必定成佛,蠢动含灵,也皆有佛性。虚云认为,如来制此杀戒为首,无非想使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苦,同证常乐。第二盗戒,即不偷盗戒。他人不与,我不敢取,何况窃盗?虚云认为,如果此戒得到大家的共同遵守,那么,道不拾遗,夜不闭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举世之人都可以成为义让之人

7、。第三淫戒,在家弟子,禁止邪淫,出家弟子,正邪淫俱禁。虚云强调,如果此一禁戒得到遵守,那么人人都能守礼,威仪自守,不肃而严。第四妄语戒,即不妄语。虚云以禅宗的“直心是道场”来说明这一戒,指出如果人人能遵守此戒,则个个信用具足。第五饮酒戒,即不饮酒。酒能乱性而易招殃,为起罪因缘。虛云认为,只要人人遵守此戒,那么乘醉起祸之类的事就会得到避免。五戒实际上也是提倡五种善德,对五戒的重视,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佛教修行中的道德修行的意义,修行也就是要修德,要尊重他者的生命权(不杀)、财产权(不盗)、尊严(不淫)、信誉(不

8、妄)等。要遵守五戒,虚云认为应该“摄心”,使虚妄分别之心[12]不起,“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二、遵守规约虚云的修行观,还体现在强调遵守禅门规约。规约属于戒律的范围,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戒制。禅宗自百丈以来就有订立清规的传统,但清末以来的佛教,戒律废驰,纲纪不振,虚云有感于规约的重要性,先后订立种种规约,包括《教习学生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禅堂规约》《戒堂规约》《爱道堂共住规则》《衣钵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