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

ID:37622858

大小:311.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6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_第1页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_第2页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_第3页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_第4页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_以_上海新报_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11第40卷第3期JournalofSha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40,No.3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11)03-0129-(08)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的变迁———以《上海新报》为例宋佩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信息的巨大需求,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中文商业报纸的第一页,《上海新报》

2、自诞生之日起,业务上发展很快,对近现代的新闻传媒起到了开拓性的示范作用。文章旨在通过对《上海新报》诞生背景及条件、办报理念与特点的分析,探讨近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中文化”的变迁过程。关键词:《上海新报》;中文商业报纸;变迁上海开埠之后,很快成为远东对外贸易的枢一、创刊与发展纽,商船云集,商贾辐辏,对商情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有商业报纸出版发行。上海最早的商上海开埠初期,一般民众的消息流通还是依业报纸都是英文报,主要面向在华外商。随着对靠口耳相传,信息流通的范围和效率远远跟不上华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华商数量的增多,中文商业市场变化的步伐,严重阻滞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报纸应运

3、而生。《上海新报》是字林洋行编办的面对这一局面,西方侨民急需引进报刊这种在欧一份中文报纸,也是继最早的中文报刊《六合丛美已经相对成熟的媒介物。谈》之后上海出现的第一份具有近代特征的大众1850年8月,上海开埠的第七个年头,英商新闻纸,既区别于传教性质的报刊,又区别于专业字林洋行的亨利·奚安门(?—1856,Henry的汉学研究刊物,堪称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Shearman)创办了英文周刊《北华捷报》(North以往近代上海传媒史中,报刊研究一直是学界之ChinaHerald)。该报创刊伊始,着重刊登广告、行重点,但对近代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特别是《上海情和船期,亦有言论

4、和中外新闻(一周要闻)。从新报》诞生的历史条件、背景,以及办报理念及特性质上看,《北华捷报》是一份典型的商业性新闻①点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即以《上海新报》为纸,自此,西方商业报刊逐渐取代以传教为主的宗例,利用最新出版、公布的档案文献资料,探讨近教性报刊,在近代上海报坛占据主流地位。为了代上海早期中文商业报纸“中文化”的变迁过程。适应日益繁盛的上海航运和贸易,弥补周刊时效性的不足,1856年,作为《北华捷报》的副刊,《航收稿日期:2010-12-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843—1949)》(07BZS02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宋佩玉(19

5、74-),女,河南南阳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上海金融史研究。129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P64)务商业报》(TheDailyShippingNews)问世。1859意战事者,靡不人手一纸”。战报使《上海新年又增刊《北华与日本市场消息报》(NorthChina报》得以畅销,反过来又刺激了报纸对于战争消&JapanMarketReport)。1861年,《航务商业报》息的报道热情。如此互为因果,及时、准确的新改刊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DailyShipping闻,大力拓展了该报的发行量。andMarketRepo

6、rt),专门刊载航务和商情。因主持洋行大局过于繁忙,詹美森于1864年西方传媒为营利而开办的行业具有天然的扩聘任了当时正因美国南北战争断绝经济来源而陷张性和兼并性。《北华捷报》自创刊以来,即努力于困境的传教士华美德(MarquisLafayetteWood)扩展业务,不断调整在华经营方略。随着外侨和主事。在华美德执掌报纸期间,《上海新报》的报华人商业关系的日益密切,创办中文报刊、向华人道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重心有所转移,内容社会渗透便成为当务之急。1861年11月19日,纷繁的社会新闻开始取代战争消息。一个值得注字林报业接盘墨海书馆的中文铅活字,添办了中意的现象是,在詹

7、美森和华美德主持报务期间,由[1](P18)文新闻纸《上海新报》,是继最早的中文报于他们虽粗通中文,却难以用流畅的文言表达出刊《六合丛谈》之后上海出现的第一份具有近代来,不得不找一些中国文人充当助手,由此就出现[1](P39)特征的中文新闻纸,由此被誉为“上海中文报纸了华人主笔或“秉笔华士”。“秉笔华士”的的第一颗新星”。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该报独工作是助手,只负责删加文章。步中文报坛,成为华人获取商业新闻信息的重要1866年11月,华美德离职,主笔由热衷西学②渠道。传播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Fryer)担任。在英文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