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ID:37629802

大小:2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9课新文化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

2、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的事物,诸如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等传入中国。在传播新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份重要的杂志。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

3、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歌。《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二、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背景A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

4、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B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C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尊孔)(打倒孔家店)【师】: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你觉得是吗?【生】:略4【师】:这种说法不正确。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明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其阶级、经济、思想基础的。不是凭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下面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等要素。2、时间:1915年9月3、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指导学生自读第41页小字部分。5、旗帜:“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反对迷信愚昧6、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学生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1)提倡民主,反对专

6、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4)

7、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不做无病呻吟。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师】: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换句话说,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师】: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

8、化?内容变化:宣传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中国首先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就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地欢呼:“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同时,在1918年,李大钊、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