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

ID:37640869

大小:172.1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7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_第1页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_第2页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_第3页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_第4页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杨树清韩国海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韩国釜山606791,电邮csqyang@ntu.edu.sg摘要:我国湖泊污染严重,国家投入巨资治理,采用了种种治污方案,然而包括国家限时治理“三江、三湖”在内的治理先后均宣告失败,导致数百亿的治污资金打水漂。本文归纳总结了这些治污方案,发现具体措施虽千差万别,但无一不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技术路线,亦即先放手让污水进入湖泊,污染混合其中清水,然后再用种种技术治理之。技术路线上的错误导致湖泊治污失败。本文进而提出:必须调整湖泊治污技术路线,采取‘清污分流、蓄清排污和流水不腐’的新路线,才能根治湖泊污染。本文以太湖和

2、滇池为例,分析了新方案的工程布局、工程投资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只需原方案1%的治污资金,就可以彻底根治湖泊污染。关键词:三江三湖治污、先污染后治理、清污分流、蓄清排污、流水不腐一、我国湖泊污染总况我国是个多湖泊的国家,大于一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共2300多个,湖泊总面积1为70988平方公里,总贮水量达7077亿方,其中淡水为2250亿方。表1为我国有污染的主要湖泊。表1,我国有污染问题的主要湖泊一览表2序号名称所在地面积(km)湖面高程(m)容积(亿方)1鄱阳湖江西3583212592洞庭湖湖南274034.51783太湖江苏2338344.44洪泽湖江苏185112.524.45南

3、四湖山东122535.5-3719.36巢湖安徽75310187高邮湖江苏65078.78松花湖吉林4251089洪湖湖北4027.510滇池云南29818851211梁子湖湖北2566.512洱海云南25320002613龙感湖安徽2434.114骆马湖江苏2352.715抚仙湖云南211187518916泊湖安徽209317石白湖江苏2083.518月亮泡吉林2064.8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中国2001年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001年太湖和滇池外海均属中度富营养状态,太湖2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5%和85%。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

4、状态。环湖主要河流及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8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属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62.5%。滇池10个测点均为劣V类水质。其中草海污染更为突出,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污染程度明显重于外海。其他大型湖泊,巢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中营养状态。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白洋淀、洱海、镜泊湖和洪湖10个淡水湖泊中,仅洱海、兴凯湖、博斯腾湖和洪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均达到III类标准;洞庭湖、镜泊湖和洪泽湖水质达到IV类标准;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污染严重,均为劣V类水质。城市内湖中,仅北京昆明湖为III类水质,杭州西湖、南

5、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均为劣V类水质。湖泊的水环境问题不仅体现在水质不佳方面,也体现在泥沙不断淤积、湖面萎缩直至消亡方面。以千湖之省的湖北为例,1949年尚有湖泊1000多个,目前仅存百多个;再以洞庭湖为例,1949年以来洞庭湖容积减少量相当于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50.6%,与此相应,洪水削减调蓄能力仅相当于50年代的50%。由于湖泊萎缩消亡,导致湿地减少,调洪能力减弱,直接恶化动植物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由此看出大面积水体的湖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如何解决,是对水利、环境工作者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湖泊在洪水期负有调蓄洪水的重要作用,所以湖泊治污不仅仅是一个环

6、境工程问题,也是一个水利工程的问题。任何解决措施和方案都必须有一个水利、环境‘双赢’的局面,而且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决难在实践中实施。要解决上述种种水环境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要如何防止污染水体或者含沙水体对大面积清洁水体的扩散,给予出路,防止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而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清污(浑)水体进行隔离,增大污(浑)水流动速度,从流水不腐、流水不淤的角度,利用污染物在流动过程中可自我净化的功能,冲刷功能,解决面源污染及泥沙淤积的问题,对性质不同的水体进行人工隔离,防止相互扩散、对流和交换。2004年,作者针对目前只知泄洪不知蓄水;蓄水时又不分清污的现状,提出了‘清污分流、蓄清排污、流水

7、不腐’的治污思想,也就是设植污水流动带,隔绝清污水的相互掺混(见图一)。湖泊水体大,流速缓,引起泄洪不畅、泥沙沉积,水质不佳等问题。湖泊‘开关’图一、湖泊内设置导洪、导污、导沙的‘蓄清排污’新方案含沙水流、污水水流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密度高于清水,底部浓度高于水面,因此可筑污(浑)水体流动带,引底部水流至湖泊出口,直接泄出水库、湖泊,可达到有效减淤、减污的目的。通过机械清淤筑潜堤,可一方面通过挖泥增大水体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