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

ID:37640882

大小:795.0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7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_第1页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_第2页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_第3页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_第4页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_第5页
资源描述:

《“量子态隐形传输”出问题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量子态隐形传输”违背量子力学的全同性原理实验解释隐含的“贝尔基测量规则”毫无道理—潘建伟等的实验并没有实现量子信息的隐形传输梅晓春(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mxc001@163.com)内容摘要本文指出“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采用反对称的波函数描述三光子过程,违背量子力学的全同对称性原理。塞林格和潘建伟等对“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的也解释存在严重问题。为了使实验能被解读,塞林格和潘建伟等实际上引入一个可称为“贝尔基测量规则”的假设。但这个假设没有任何物理根据,是完全错误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双光子和三光子的波函数写成费米子反对称的形式,而不是玻色子的对称形式,违背量子力学波函数的全同

2、对称性原理。然后塞林格和潘建伟等用四个贝尔基构造三光子波函数,其中只有12满足玻色子波函数全同对称性,反对称的12只能用于描述费米子。12则在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其结果导致三光子符合计数的理论预言与实验不一致。然而奇怪的是,在“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中,塞林格和潘建伟等却偏偏只用反对称的12描述双光子。他们的理由是,12乘上一个空间反对称的波函数,就变成对称波函数。然后他们假定,反对称空间波函数描述的两个光子一定会出现在不同的探测器上,对称空间波函数描述的两个光子则会出现在相同的探测器上,由此引入了所谓的“贝尔基测量规则”。但这个规则在物理学上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错

3、误的。为得是自圆其说,人为地达到三光子符合计数的目的。按照这种逻辑,对称性的12也要乘上一个空间对称波函数,意味着用12描述的两个光子只能出现在相同的探测器上。但这样就无法达到三光子符合计数,于是塞林格和潘建伟等就认为12不可测量,完全不顾12才是正确描述光子的波函数。本文用量子力学标准方法,计算了“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中的所有三光子测量的符合计数率。塞林格等的计算除了f1f2d2(或f1f2d1)项与本文计算一致外,其他项的计算结果都与本文不一样。“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也只对f1f2d2(f1f2d1)进行测量,没有对其他项进行测量。按塞林格等的说法,其他项不可测

4、量。实际上情况是,按照他们的测量规则,12项也是可测量的。只是测量结果与他们的理论肯定不一致,因而被“省略”了。按照量子力学标准计算方法,根本不需要引入贝尔基,即不存在波函数崩塌到某个贝尔基的问题,也不存在量子态“隐形态传输”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塞林格等都没有证明“量子态隐形传输”现象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在“量子态隐形传输”基础上建立量子通讯系统,达到信息传输不可破译的目的。关键词: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量子信息,超空间隐形传输,纠缠态,贝尔基,玻色子,费米子一.前言全同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它代表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最重要的差别之一,事实上微观粒子的干涉效

5、应就直接与全同性原理有关。所谓全同性指粒子的质量,电荷,自旋量子数等内秉1性质完全相同的粒子。微观系统由大量粒子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可以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按照全同性原理,玻色子互相交换后波函数不变,费米子互相交换后波函数要改变一个负号。之所以做这样的区分,是由于实验证明两类粒子的统计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考虑全同性原理,量子统计就退化到经典统计。因此量子力学在构造波函数时,必须考虑全同对称性,否则计算结果就一定与实验不符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最早由Bennet等在1993年提出【1】,实验由塞林格和潘建伟等在1997年进行【2】。“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采用光子来传递信息,光

6、子是玻色子,波函数应当是对交换对称的。然而奇怪的是,塞林格和潘建伟等采用以下波函数描述光子2和3的状态:12302131203(1)2显然23是反对称的,只能描述费米子,不能描述玻色子。他们同时将三光子的波函数写成:1231230111101021301120321001010101110(2)1231231231232这个波函数对光子2和3的交换也是反对称的,因此“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将三光子波函数用四个贝尔基来展开。四个贝尔基是:1

7、112011211021201021112(3)22其中12是反对称的,另外三个是对称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涉及贝尔基的测量,通过测量使波函数崩塌,到达光子信息的转移。同样奇怪的是,在“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中,塞林格伟等偏偏使用反对称波函数12描述双光子,不用对称性的波函数12。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由于12反对称,塞林格等就认为双光子系统波函数应当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偏振态波函数(即12),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