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

ID:37645627

大小:1.30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7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_第1页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_第2页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_第3页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_第4页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_以西昌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张 艳,郑 岭,高 捷[摘 要]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选择防救灾通道。[关键词]防震避难空间体系;防灾生活圈;防救灾通道;西昌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8-0

2、019-07[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识码]AEarthquakePreventionPlanning:XichangExample/ZhangYan,ZhengLing,GaoJie[Abstract]EarthquakepreventionexperiencesfromJapanandTaiwaninclude:basicspatialunitsareorganizedbasedondisasterpreventioncircle;earthquakepreventionplacesareal

3、locatedwithurbanlanduses;earth-quakepreventioncorridorsarewellorganized.China’searthquakepreventionsystemshouldhaveusepre-ventioncircleasthecoreorganizer,complementedwiththreeleveldisasterpreventioncirclesandbelts.Xichangcityearthquakepreventionplanismadebyth

4、eseprinciples.[Keywords]Earthquakepreventionspatialsystem,Disasterpreventioncircle,Disasterpreventioncorridor,Xichangcity1引言2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经验最近几年,大规模地震灾害频发,如汶川受地震多发影响,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地震、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等,造成了人员、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大经济的惨重损失,也唤起了各国对城市防震量的经验,且为降低灾损带来了切实的效果。避难空间规划的极大

5、重视。在我国,抗震防灾规划起步较晚,目前虽属于城市总体规划2.1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专项规划范畴,但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指导单元建设的体系也尚不健全。很多城市的抗震防防灾生活圈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地灾规划都还停留在制定目标、成立领导小组、理区位、人口密度及内部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完善保障体系等原则性的规划条文层面[1]。为增进区域对潜在灾害危险性的减灾能力,本文在系统总结日本、我国台湾等地在有效组织防救灾与避难行为而划分的基本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根间单元。据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提

6、出防震防灾生活圈通常由三大要素组成:避难空间规划的体系构想,并基于非理想状(1)防灾避难场所。防灾避难场所通常具态下的人类行为模式对相关技术数据进行验有避难、消防、医疗、物资支援、警察指挥五证,就相关规划技术标准提出推荐方案,为大功能[2]。其建设要依据救灾所需的各种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提供能配置设施及空间,以确保灾害发生后圈内指导。人员能够自救。2011年第8期第27卷19(2)防救灾道路。防救灾道路用区防灾生活圈(4万人~6万人)三个2.3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于保证处于圈内各点的人在安全时层

7、次;我国台湾的防灾生活圈划分为系统限内均可抵达避难据点。同时,它也区域防灾生活圈(以县为范围)、地区灾害发生后,为避免城市道路是救灾物资到达各灾区的必经路径。防灾生活圈(3万人~4.5万人)和邻里被破坏或堵塞造成城市陷于瘫痪,需(3)防灾隔离带。防灾隔离带将防灾生活圈(以相近村或社区为范围、要结合现有城市道路资源,构建远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三个层次[3]。离灾源且有足够宽度的保证灾时通不同的防灾生活圈隔离开来,以有效阻止灾害蔓延,避免造成严重的二次畅的避难通道系统。日本一般将避灾害。2.2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难

8、道路与绿道结合,以宽10m以上若将防震避难空间体系比作生场所的绿道作为避难道路进行人流疏散。命机体,那么防灾生活圈则是构成生根据灾害来临时人们避难行为的我国台湾则根据不同防救灾功能,将特征,防灾避难场所大体可分为临时防救灾道路分为四个等级[5]:①紧命机体的基本单元—细胞;避难场所是最重要的细胞器、细胞的控制中型与固定型两种类型。临时型防灾避急道路,宽20m以上,是与外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