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

ID:37652431

大小:252.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7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_第1页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_第2页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_第3页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_第4页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恩格斯_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_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_陈爱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①用》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陈爱华摘要: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分析了劳动从体力向脑力劳动发展,尤其是由基础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发展,人在劳动方面的计划性越来越强,进而产生了认识的误区,出现了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劳动计划的第一目标实现了,但却破坏了那些地区长远的、整体的、普遍性的生态平衡。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恩格斯阐释了以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以及超越历史上生产方式处理人—自然—社会关系的

2、局限的生态伦理方略。关键词:劳动;生态伦理悖论;生态正义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1-0032-07《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是恩格斯于1873—1886年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未完成的一篇论文。尽管这篇论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及其悖论的生态正义的道德哲学反思———通过分析人的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反思其悖论产生的认识根源与方法论基础,阐释了以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及其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正义②伦理思想,在此基础上

3、,恩格斯提出了超越劳动生态伦理悖论的生态正义伦理方略,这对于我们认识“人能够认识什么?”、“人应当想什么?”、“人能期待①收稿日期:2012-10-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10&ZD072);江苏省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高技术道德哲学研究”(2009030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科学伦理研究”(20100303)②生态正义是相对于环境正义而言,两者既有相通之处

4、,又有区别。首先就环境而言,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其中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参见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8页)。可见,环境的内涵一般不包括人。因此,“环境正义”意味着是对人如何处理其与环境伦理关系的一种评价及对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引领。但是“环境正义”是以人与环境的殊异性为前提的。其次就生态而言,则将人与自然(环境)看作是一有机整体,因而

5、“生态正义”是把人看作生态这一有机整体中的部分,评价其所作所为对生态系统诸伦理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恩格斯的生态正义的伦理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32—什么?”以及“人是什么?”这些由康德提出的悬而未决的一组问题①,进而建构当代生态正义道德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一、劳动的本质及其生态伦理悖论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通过将动物的计划性与人的计划性加以比较以后指出,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就这种有计划的行动而言,甚至在原生质和有生命的蛋白质受到某种由

6、外面的一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极简单运动的地方,就以一种萌芽的形式存在着;在哺乳动物那里,这种计划性则已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人们在猎狐时,可以观察到狐是怎样正确地运用地形来躲避它的追逐者,怎样出色利用一切有利的地势来中断它的踪迹。然而,“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它们“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②。与此同时,恩格

7、斯以其生态正义的伦理视角指出了人劳动的计划性蕴涵了生态伦理悖论。尽管人“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③。这种生态伦理悖论表现为,人的劳动的确比动物基于本能的活动更有计划,即人可以有计划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8、,因而远远超过了动物基于本能的有计划的活动。然而,人的这种劳动的计划性在时间上蕴涵近期或者短期与长期的生态伦理悖论;在空间上蕴涵局部(生态)与整体(生态)的伦理悖论;在认识维度上蕴涵特殊与普遍、单一与多元的生态伦理悖论。恩格斯还以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的生态伦理悖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尽管他们的确在短期内得到了其想要的耕地———局部的、特殊的、第一目标实现了,但是他们却破坏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