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ID:37663408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8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1页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2页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3页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4页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摘要:在现今多元化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初中科学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由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在科学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的益处,共享合作的乐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在对传统教学体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新课程倡导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最具建构空间、生

2、成空间、发展空间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章节都有合作学习的要求,在各类研讨课或示范课上也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进来,无论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而没有考虑具体的问题类型,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些问题,不符合思维容量,如果盲目进行讨论,学生将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呢?笔者以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是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3、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搭配,一般4人左右为一小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每个成员提供了互相帮助的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一个身份,有一项特定的工作:一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且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小组长,专门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间的联系和协调,一名负责记录本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员,一名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出现错误的监督员,一名负责总结发言的发言员。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合作小组在不同的活动中,

4、角色可进行互换,但要做到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具有一定个性差异,只有学会善待自我、欣赏他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效应。二、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1.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科学课堂中,很多知识规律都是建立在反复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验对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最终形成理论。案例1:七年级上册“熔化与凝固”这节中安排这样的学生分组实验。给定实验器材,要求从硫代硫酸钠、萘、松香、

5、石蜡中选择一种装入试管,并把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缓慢加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从温度为40℃开始,每隔1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3分钟,把数据填入表格。学生一听到动手实验,求知欲渐强,急于想知道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到底是怎样变化的,这项活动的设置恰恰给他们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符合学生的心理。由于这次活动需要学生进行操作、测量、记录、总结等多项工作,若由个人来完成,操作较为困难,这就又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地确定实验项目、方案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操作、记录、分析,共同完成这一实验,

6、下面是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讨论:两组出现不同的数据和图像,说明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以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获得了科学实验活动的经验,体验到合作的乐趣。2.遇到难题需要他人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案例2:在科学第四册“光合作用”这一节中教了植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后,教师给学生出了下面的题目: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上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

7、理过程的关系。(1)a点代表的意义是_。(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什么?_。(3)叶面积指数大约为_时(用图中数字回答),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4)据图解释为什么农作物不能过度密植。_。当教师将题目展现出来后,给学生几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时,有些学生面露难色、紧锁眉头。教师就可趁热打铁,提议让学生开展合作讨论,通过共同探讨,切实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即组织合作学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解题方法不唯一时进行合作学习案例3:科学第三册“浮

8、力”知识学过之后,教师安排一节“浮力知识的测定物质的密度”,本人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弹簧秤、烧杯、细绳、大头针、小刀、马铃薯、木块,要求学生选用适当的器材测定马铃薯或木块的密度。问题给出后,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学生小组积极讨论实验方案,确定方案后再动手操作,然后填写报告单,我发现学生实验方案很多(以马铃薯为例),记录学生的几种方案:第一种:常规法测密度:用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