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

ID:37671577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_第1页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_第2页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_第3页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_第4页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家庭、集体、祖国、社会负责的认识、情感、信念。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手段,促使小学生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祖国、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信念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行为。(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现状从我们目前检索的材料看,在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方面,国内外的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仅把它当作心理学、教育学或思想品德的一个分支来研究的,提出问题

2、多,解决问题少。2002年北京一所小学的少先队组织曾开展类似的研究,其研究的目的、目标、内容、方法都与本课题有很大差别,且至今未见研究成果的问世,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至少在本地区处前沿。二、研究价值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的“21世纪挑战与教育改革”的会议上指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能真正地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3、”..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今天的小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如果他们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积极的情感信念,没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积极行为,那么我们目前的一切教育只能算是对受教育者的谋生教育,是一种偏离教育方针的畸形教育。我国当代小学生活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社会大环境中,尽情地享受着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成果,生活环境优越,个人利益至上的意识强,缺乏承担责任的愿望、能力和勇气,这正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

4、目标:1、科学地确立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体系;2、探索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与途径;3、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活动及效果的评价方式。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1、小学生责任意识达成目标研究;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同,其责任意识的培养内容和目标也应不同,研究各年龄段或学段达成目标的内容和理论依据。2、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实行素质教育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为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开辟了更广泛的空间,研究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过程中开展责任意识培养的切合点和意义,探究其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原理。..3、小

5、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1)学科教学中责任意识培养方法研究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说教,学校和教师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研究解决小学生意识培养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拓展培养空间。(2)小学生意识培养活动设计研究按照“知——情——意——行”教育原理,研究活动教育法的形式、内容及开展方法。4、“三结合”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研究。根据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原则,探讨“三结合”教育在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的内容、方法。5、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评价方式研究。研究科学的评价方式,使之不

6、但能促进小学生积极负责的意识形成,而且能促进学校和教师开展此项工作的力度和效果。(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和认知水平,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为教材,以社会广泛提倡的社会公德和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天兴亡为己任”为目标,激活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机制,理顺各方面的教育,突出主体性,坚持实践性,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层次递进、螺旋上升。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遵循。..1、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个性体验,在学生的“认知——行为——习惯”上把握

7、导向,逐步化他律为自律。2、开放性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激发负责意识的形成。3、实践性原则。道德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颂扬真善美,体验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4、教育影响系统性、一致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把家庭、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家庭和社会中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研究过程:准备阶段:(2009.10-2010.1)1、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2、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对象前

8、测)。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4、制订培养目标。研究阶段:(2010.9-2011.12)1、修订课题《研究方案》,修订《培养目标》。2、制订每学期的《研究计划》。3、按计划开展教育研究。4、定期召开研究总结会、研讨会。5、研究对象后测。总结阶段(2011.12-2012.4)..1、整理各种研究材料,进行统计、分析。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3、形成各种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方法:1、以教育行动法为主,根据不同的研究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