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

ID:3771772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_第1页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_第2页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_第3页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一般上联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收尾一言的联律,简单呢上联是:仄,                  下联是:平 两言联,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这个要说明下,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的,三言联,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四言联:(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些很少单独用。多是和五言或者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长联的联律,一般就是由以上的联律,和五言、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例如,四面楚歌,虞姬歌舞悲垓下=====又如,月如钩,何人垂钓太湖鱼。这个是三言和

2、七言组合而成还有一言联需要讲下,这个多是用在对联里的领字古往今来,关于一言联,就只有一个联,上联是 死,下联是生但是这个生是倒过来的取意是做人宁可站着死,绝对不会坐着生常见的五七言联的联律五言联:上联 (仄)仄平平仄         下联  平平仄仄平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 (仄)仄仄平平第二个要素、晓联律,明对仗所以说,五言联律,就这四种情况同样,七言联律,和七言诗律是一样的。也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因为联律源自诗律,有共通的地方很正常的哦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可以有三仄尾的例如郑板桥题联,月来一地水。这个就是典型的三仄

3、尾中华联律通则修订稿,也承认了三仄尾是允许的哈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关于两点要说下第一根据中华联律通则,对联不忌孤平,但我一直认为五七言联律中应尽量避免第二对联的联律不同与格律诗的诗律的地方是,对联不存在对句救。上联出律,对方无义务帮你救过来的哦六言联的联律,就是

4、把七言联去掉第五字即可讲到这里,同时也有另外两点需要告诉大家第一关于散联,对联和诗一样,诗有古风之说。古风没有格律要求;有的对联同样也是这样。也没有联律的要求,有的人把这些不合联律的联,叫散联。例如醒时唯见假 假而不虚, 醉里方悟真 真又成空。这一联就属于这样的散联 我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这些符合联律的联第二、对联中也有特殊的格式,如鱼竿韵。这个以后会给大家讲到的。 我们学习完联律,下面开始给大家讲下对仗对仗刚我们说了,对联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中一条就是形式对称。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仗也称对偶,就是

5、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得概念并列起来,构成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对仗也叫对偶。现在是推行双轨制我们接着讲下对仗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 对联忌三平尾的 接着我们来看下对仗的几种常见分类。分别是工对,宽对,串对,借对,无情对,当句自对,A、工对句型结构一致,词性相对的对仗,就是工对。 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对青山)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涓涓对细细)B、宽对  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的对仗,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对仗。三山半落九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九天外对白鹭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6、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C、串对,就是流水对。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述,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来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例如 心如明镜何须拭;身似流云自在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当句自对 即出句与对句本句内还有另有对仗的对子。只是相对的词有时字数相等,有时不等而已这里要知道一点,当上联采用了当句自对,那么下联对仗可放宽。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E、借对,这个又叫假对。一

7、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字义的。比如: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中,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对此视为数量词对对七十又如: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真山民〈咏杜鹃〉这里的白,是辩白的意思,而红却是本意,红色的意思。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用竹叶青酒中的竹叶,对对句的菊花。另一种是借字音的。比如: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庐山》以楠谐男,儿子的意思,对出句的母字。又如:厨人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