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

ID:37728895

大小:874.8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29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_第1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_第2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_第3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_第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皇权专制(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制度。(2)特点①皇帝有的地位。②国家的、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4)演变: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帝天下独尊法律独断维护皇权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三省六部制(1)措施①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凡参加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

2、宰相。(2)作用:分散了。中书省尚书省政事堂相权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刺史(1)目的:加强的控制。(2)措施: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每州部设一人监察地方政治。(3)认识①作用: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②本质: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中央对地方十三州部刺史专制制度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行省制度(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及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奠基作用。(2)创立:元代确定了以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3)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管辖的和四川、青海部分

3、地区。②行省行使权力时受的节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等形式加以控制。行中书省宣政院西藏中央行省官员省官互迁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影响①便利了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②为明清所沿用,并成为今天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央对地方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内阁(1)原因:朱元璋废职位,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设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3)职权: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受的太监牵制。(

4、4)实质:是皇帝为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取得的地位,始终不是的行政机构。丞相朱棣助理机构司礼监加强专制法定中央一级正式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清朝军机处(1)设立①原因:清朝年间,为适应的需要。②权力:由单纯处理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雍正西北军务军务中枢机构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特点①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③政治决策的特征更为明显。(4)影响①进一步加强了制度。②其建立与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军机大臣封闭性君主专

5、制密折制行政效率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的认识1.中央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1)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2)西汉时期,汉武帝不仅起用布衣为相,而且还创立“中朝”“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唐朝时将相权分割,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

6、以独揽大权。(5)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立内阁,君主专制权力大为增强。(6)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地方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2)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体现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总之,政治制度是政治的载体,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和运作

7、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其演变发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性质相适应的。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2010·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唐代谏官评议皇帝得失,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

8、制约,故A、B不符合题意。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故C不符合题意。通过对比唐代和宋代谏官的产生方式和职责可知,宋代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