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_说课稿

杨氏之子_说课稿

ID:37729835

大小:825.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29

杨氏之子_说课稿_第1页
杨氏之子_说课稿_第2页
杨氏之子_说课稿_第3页
杨氏之子_说课稿_第4页
杨氏之子_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_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说课稿说课的一般步骤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设计理念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教学板书说课的一般步骤:(尊敬的评委老师:……)一、说教材分析(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等,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三、说设计理念(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流程)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教学板书一、说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的一些有趣的事。《杨氏之子》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

2、、浅显,主要讲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开玩笑,而杨氏子以同样的方法予以回敬。表现杨氏子的“聪惠”。一、说教材分析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像这样短小、浅显的古文,小学阶段一共有四篇,编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等,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运用熟读、看注释、想象补白等方法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人物精妙的语言,体会杨氏子的“聪惠”。4.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

3、的兴趣,并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故事,了解方法,激发兴趣。教学难点是品味杨氏子精妙的语言。三、说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激趣为重点,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诵读为主线,创设情景品味语言;以方法为拐杖,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积累运用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语言的韵味、情味和趣味。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六个板块:1、引;2、读;3、译;4、悟;5、用;6、背。四、

4、说教学流程。板块一、引:游戏引题,解题导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就是激趣最好的方法,因此,一上课,我便组织学生玩两个游戏:①以不同的语气、轻重、停顿来接读已学过的古文名句。如: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复习旧知,而且营造出浓浓的古文味。 ②让学生区分古文中“我”“你”的称呼,像吾、尔、在下、阁下、小生、君、朕,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进行归类积累。四、说教学流程。2、游戏过后,顺势揭题,解题,再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式称呼自己。如张氏之女。让学

5、生在玩中习得古文,一举两得。四、说教学流程。板块一、引:游戏引题,解题导入:板块二、分层引导,读熟古文。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仅仅反复读,不但学生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会伤害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读出三个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由易到难,读出文言味道,为后面的理解、感悟做准备。(让学生读出节奏,我是这样设计:听老师范读,学生画出节奏线,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文进行对照,再让他们下水一试,效果可见一斑。)四、说教学流程。板块三、运用方法,译清文意,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学生初次接触古文时,教给学

6、习方法尤为重要,因此,这一环节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熟读、看注释、想象补白”这三种方法来理解古文的意思,这样由已知引向未知,消除陌生感,也消除畏惧心理。这一板块设计分四步走:1、引出方法。2、运用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并合作探究。四、说教学流程。3、交流展示,读懂哪一句就说哪一句的意思。老师随机进行指导,在指导时再点出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强化方法的运用。而在指导翻译每一句话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侧重“甚聪惠”的意思是怎么知道的,点明这是运用“看注释”的方法,并结合

7、认写生字“惠”字。第三句话“为设果,果有杨梅”。联系上下文明白()为()设果,侧重比较“果有杨梅”与“果是杨梅”的不同,在比较中学生明白端出来的不是一种,是很多种水果。板块三、运用方法,译清文意,(第四句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因为有两个连续动作,翻译时如果学生译不顺畅,可适时地提供“一边……一边”加以辅助。)第五句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句重点理解“夫子”的意思。引导时设置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引导从孔夫子、孟夫子,认识夫子应该是指有学问的人;接着质疑孔君平是这样的人吗?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再建议看注释,找答案。这

8、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孔君平这个人物,也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板块三、运用方法,译清文意,4、逐句理解后,再说全文意思,最后,引导学生再把文章读得更有味道些,读出音断气连的古文味道。板块三、运用方法,译清文意,这一板块主要抓住“聪惠”这一中心词,辐射全篇,先质疑聪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