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

ID:40416099

大小:34.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_第1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_第2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_第3页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说课稿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共四篇课文。通过学习文言文、剧本、相声、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

2、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所以我将此作为难点来突破。  四、说教学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五、说教学时间:1课时六、说教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读,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读思议相结合,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3、,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言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二)、读通课文1、范读: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三)、理解课文

4、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4、四人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7、小结。(五)、熟读成诵1、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

5、读。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全班背诵。(六)、拓展1、给公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七)、总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八、说板书 根据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重点知识呈现出来,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使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之处。  10杨氏之子(儿子)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杨梅---杨   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孔  聪惠《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

6、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

7、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1、调控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每次的课堂教学似乎都只属于一部分人,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