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ID:37735839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_第1页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_第2页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_第3页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_第4页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白色半透明固体。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

2、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无毒,且可生物降解。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an)。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

3、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著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 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 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3.甲壳素

4、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 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 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著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二)甲壳素结构式:1.如将虚线方块去掉(即去乙酰基),则实线括号内的结构,即为壳聚糖分子式。如把虚线方块去掉再把-NHˉ换成OH,则实线内的结构即为葡萄糖分子式

5、。2.甲壳素结构式中的n,代表1~2,000个分子。壳聚糖结构式中的n,代表1~2,000分子。葡萄糖结构式中的n,代表1~1,000个分子。如n数为350~1,000时叫植物性纤维素。亦然,甲壳素叫动物性纤维素。3.虚线虚括号内的二个甲壳素结构式或二个壳聚糖结构式,分别为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即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分别二个分子的甲壳素分子或二个壳聚糖的分子。4.甲壳素链上脱去乙酰基的多少用脱乙酰度%表示。5.甲壳素分子式:C8H13NO5;壳聚糖分子式:C6H11O4N。(三)甲壳素生产工艺1.

6、原料。  虾或蟹壳,用水洗净。如短期内不加工需要贮藏时,必须洗净晒干后贮藏。2.浸酸。  将净壳浸于6%~8%的稀盐酸内(壳与稀盐酸的比例为1:1.5)拌匀,壳不得露出。经过28~48小时,气泡不再产生时,壳软化,说明碳酸钙已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复清洗(以除去壳内杂质)当pH试纸测定的洗水呈中性时,表明清洗完成。3.浸碱煮。 将酸处理后的软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和8%~10%的氢氧化钠,煮沸约1.5小时,使蛋白质、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4.氧化脱色。将上述酸碱处理的壳,加水并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

7、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净。5.晒干。  将脱色后的虾壳或蟹壳,压去水分,摊开晒干。即成不溶性甲壳素。6.脱乙酰基。将不溶性甲壳素置于夹层锅内,加入40%烧碱溶液,拌匀,在60~65℃温度下保持24小时,并定时搅拌。当壳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时,说明脱乙酰基已完成。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晒干后,得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四)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甲壳素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无机酸。壳聚糖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

8、或碱液,可溶于大多数稀酸。(五)壳聚糖与人工制备壳寡糖的区别 1.壳聚糖溶解于胃酸,在胃酸中能自然分解为寡糖被人体吸收.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聚糖总吸收率为98.23%;  2.人工制备的寡糖纯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分子量在3000以下,吸收能力较强,但因为分子量小,吸附能力较弱.  3.人工制备的寡糖是将聚糖通过降解酶(如硫酸镁)和生物激素的降解制备而成的,在寡糖中残留有降解酶和生物激素,而降解酶和生物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