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

ID:58652874

大小:13.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16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_第1页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_第2页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在哪里随着近年糖生物学的不断深入发展,甲壳素、壳聚糖以及壳寡糖已相继被发现,并投入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保健品领域,这些产品更是销售的热火朝天。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又有什么区别呢?甲壳素Chitin.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甲壳素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也是在日本第一个被批准的“功能性食品”。但是甲壳素不溶于水、碱、一般的酸和有机溶剂,只溶于部分浓酸,是依靠人体胃肠道中的甲壳素酶、溶菌酶等的作用

2、少部分分解,因此其吸收率极低,服用量较大,产生的服用反应也高达70%以上。对甲壳素进行化学处理,脱掉其中的乙酰基,就变成了壳聚糖。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由甲壳素(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壳聚糖已经可以溶于稀酸,比甲壳素进了一步。但是甲壳素和壳聚糖都是大分子,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都不溶于水。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处理得到壳聚糖,再经过进一步降解,就成为壳寡糖。壳寡糖利用壳聚糖为原料,把壳聚糖降解为小分子,就是壳寡糖。其

3、分子量在3000Da左右,聚合度为2-20。因此壳寡糖本身是一种混合物,里面有单糖一直到壳十糖,每一种糖类都有其一定的功能性。壳寡糖可以直接溶于水,水溶性大于99%,人体吸收率99.88%,服用量和服用后反应大为减少,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调节效果比壳聚糖更为显著,具有许多优于高分子量壳聚糖的功能。而壳聚糖则要通过人体的生物酶降解先得到部分小分子量的壳寡糖,一般情况下,降解比例为1-5%,其余95%的聚糖则通过人的肠道系统而排除,所以壳寡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比壳聚糖更强。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具体区别1.分子量区别:壳寡糖是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技术处理得到的一

4、种全新产品,分子量在3000Da以下;壳聚糖是甲壳素部分脱乙酰基的产物,分子量在50-100万。2.溶解性区别:壳寡糖分子量较低,能完全溶于水;壳聚糖只能溶解于稀酸溶液中。水溶性的增强是影响壳寡糖一些生理活性的重要因素,只有溶于水,才有可能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表现出生物活性,所以壳寡糖更容易被人体、动物和植物体吸收。3.功能性区别:分子量在2000以下的壳寡糖展现出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抗菌、抑菌和显著的保湿吸湿能力等。分子量低于5000的壳寡糖具有阻碍病原菌生长繁殖,促进蛋白质合成,

5、活化植物细胞,从而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壳寡糖的众多功能表明了它是寡糖家族中的另类,壳寡糖是已发现寡糖中唯一呈碱性、带正电荷的寡糖,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唯一可以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寡糖,而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正是其发挥其它众多生物功能的基础。壳寡糖被肠道吸收的前提是不被消化酶消化,壳寡糖是由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体,而人类胃肠道中的消化酶主要作用于α-1,4-糖苷键,所以壳寡糖在胃肠道中可以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