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

ID:3778012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_第1页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_第2页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_第3页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_第4页
资源描述:

《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体主义发展三阶段但纯清200531410011一、塞尚式的立体主义《亚威农的少女》1907这幅画的展出被评为是第一次猛烈震撼20世纪艺坛的重大事件,以那个时侯的眼光看是非常的前卫。它的前卫性首先表现在画面的空间处理。此时毕加索年仅25岁,他在学习了塞尚、马蒂斯和黑人雕刻艺术后,所探索的就是如何彻抛弃由单点透视引导出的三维空间画面这样一种老套路。我们看看这幅画:除了正下方的静物呈现稍许纵深度之外,整张画面就像被压路机压过一般,物体都丧失了原有的厚度与深度,处在同一个平面层次中。而背景则是多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平面色块纷乱的组合,使以往

2、绘画中前、中、远景之间的距离感——无论是古典艺术的三维空间视幻觉,还是印象派中前后物体色调处理都荡然无存。物体之间的前后暗示只是通过色块的深浅对比,线条的勾勒及些许阴影的衬托而加以显现。这幅画的这种极端平面感以及多视点的画法当时是让人很震撼的。这幅画的前卫性呢还表现在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人物造型模式。这种丑陋的,诡异的女人造型与文艺复兴以来一系列画家笔下的经典形象相比,显得很搞怪(比如侧面人物画了正面的眼睛),我看了这幅画就很自然的会想:“他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呢?画得这么难看这么奇怪的,是为什么呢?”其实,毕加索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就是

3、想通过这幅激进的作品表明自己要颠覆已建立起的规范和准则的决心,于是他在这幅作品中创造了不再受现实约束的半抽象艺术形式,这是一种与古典美完全不同的艺术样式。这种艺术样式让人感到很难理解,但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并非模仿的艺术,而是以创造为目标的构想的艺术,非常的有个性。这幅画可以说开启了立体主义的大门。曾经是野兽派追随者的勃拉克看到这幅画后也是极为的震惊并感到无法接受,但他很聪明,很快就敏锐的察觉到这样画是很有前途的,于是他很快就向这种风格靠拢。1908年他来到了埃斯塔克,也就是塞尚作画的地方,在哪儿潜心研究如何以简洁的几何形体归

4、纳、塑造繁杂的自然物体,也就是发展塞尚的几何造型理论,创作有《埃斯塔克的房屋》,这幅画是毫不出人意料的饱受冷眼,大家都不知道他画的什么鬼,最后还是在一个德国人的画廊中才给展出。那个发明了野兽派一词的评论家沃塞尔,看完展览后,写了篇评论,其中有这么嘲讽的一句:“他无视形式,尽量简化,再在画中安置着人物与房子,以致成了几何图解与立方体的画面。”由此人们就开始以立体主义来称呼类似勃拉克这种风格的作品。那么它为什么又叫塞尚式的立体主义呢?因为在这1908和1909这两年的绘画探索中,勃拉克和毕加索经常运用塞尚的多视点技法创作二维的平面效果,

5、或采用他的几何体造型理论——“通过圆柱体、球面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受塞尚的影响很明显,所以这一时期被艺术史学家称为立体主义的塞尚时期。尽管他们渴望突破旧的形式束缚,但在画家个性解放与物体再现之间,他们仍然显得拘谨。因为将对象概括、归纳成几何形体,本身就说明他们依然注重视觉的观察与描摹,还不是自由地在创造。所以格里斯说,他们关注的是画家与物体之间而非物体本身之间的关系。(因为无论是多视点还是将对象归纳成几何体都体现着画家对物体的观察以及思考,也就是画家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二、分析立体主义在1910年,勃拉克创作了《有提琴的静物》,这幅

6、画极有特色,画面中的物体都是打碎后的重组,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多碎片自由地漂浮在画面空间中,据说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在于此,就是这大胆的创新与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打散重组的过程中,艺术家对画面与形象的主观分解与剖析取代了传统绘画中的客观描摹,这是毕加索与勃拉克在1910至1912年的主要创作风格,艺术史学家将此称之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与前一阶段相比,分析立体主义作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画家更多关注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画面的内在结构问题。什么意思呢?因为物体是先被彻底解构了,然后再在画面内在结构的引导下,把各种碎片重新组合起来,所

7、以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完全不受外界对象的约束,自由地按照自己对画面的直觉来安置那些碎片,作品中的一切视觉因素,只是作为绘画的形式而存在于画面之中。它几乎抛弃了“真实”这个参照物,所以非常的自由。这时候,立体主义艺术家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画面中现实的物体消失了,绘画趋于抽象,可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这让他们困扰不已。毕加索就常常在他画的一幅肖像画前讲他朋友跟他开的一个玩笑,说:“如果你父母以这种形式在巴塞罗那的车站迎接你,你会怎么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一个很有趣的措施,那就是无论抽象到什么地步,都要保留现实的某些痕

8、迹或符号,以此作为区分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的分水岭。如勃拉克1911年的《葡萄牙人》注意上面有字母,这就是现实的符号。画商凯恩威廉在《立体主义手段》一书中说,当人们将艺术家提供的这些现实的细节与充满形式结构的画面连在一起欣赏时,可以唤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