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

ID:37782958

大小:28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_第1页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_第2页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_第3页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_第4页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价值体现的研究一.校本教研的目的和特点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校本教研是“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教学”,“通过教学”,“不断的对比教学学习”。“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

2、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为了更好地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不断的对比教学学习”是指校本教研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传统的备课听课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二“同课异构”与校本教研

3、之间的关系同课异构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在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上具有其它校本教研不具有的特点。它是校本教研一个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是教师互通有无,能力比拼的载体。研究比较教研组的同课异构可以很好的体现一个学校的教研水平和教学实力。三 我市校本教研特点及有效方式  我市校本教研的模式通常为三种形式:自我

4、研究、集体备课与专家引领。  自我研究:指教师个体围绕学校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和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而进行的学习、反思与探究。我市主要依据教师上课45分钟的教学模式,同时展现自我研究的成果方式: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观察、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校本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论著等。集体备课,就是指依托并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或探讨的一种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片段教学、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育教学成果交流、读书交流、课题组的课题研究等,襄阳市化学集体备课为每周五,各校分不同时段分别备课。专家引

5、领,就是指教育教学专家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理论性培训或在对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包括帮助学校或教师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规范研究程序、总结研究成果或提供现成的研究成果让学校或教师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等。引领的形式有专题讲座与课题研究指导两种。各校进行有效的专家引领的包括教育第一线尤其是我们身边的那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并有所研究的校长或教师们,如魏书生等。  自我研究是集体沙龙与专家引领的前期准备,专家引领与集体备课龙是使教师共同走向成熟的快捷途径,而自我研究又是集体沙龙与专家引领的延伸或发展,它是“校本教研”的落脚点,也是教师增

6、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必要途径,教师专业的成长过程就是教师个人成功解决一个个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  综上所述,“自我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模式,因此以师为本才是构建校本教研特色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四,同课异构是校本研究中自我研究的最好的载体。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那么同课异构怎么体现自我研究与校本教研的体现呢?下面笔者以具体的案例:2011年襄阳市化学公开课以及我校集体备课如何延伸和交流同课异构的想法,思

7、路,具体分析其体现的价值。价值一:师生都是被研究者2011年在襄阳市东风中学盛立静和谷俊玲老师分别就钠(第一课时)具体上一堂45分钟的全市化学公开课。针对这一具体案例,两个教研组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堂课:盛老师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分析这堂课,其具体分析如下: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3、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谷老

8、师从传统理念这方面来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