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

ID:37783749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

2、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发展不断向外膨胀,侵吞周围的郊区、农田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危机使人们在享受到来自经济发展,获得物质快感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近年来人们保护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生活环境改善,期盼绿色回归的愿望愈来愈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环境”等词汇越

3、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交流的话题。在当今以生态和谐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湿地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淡水湿地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在保护湿地、利用湿地这样一个大的世界背景下,如何将湿地的生态,生产功能与湿地的景观功能相融合,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

4、的对象。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然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有30%的自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借鉴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结合我国湿地管理与发展的情况,以溱湖湿地公园为例,探索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今后建设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对保护湿地、促进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湿地研究现状在大自然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湿地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按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其本来

5、面貌,强化其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如今,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意识到对水的珍惜和对水体的保护利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已经上升到一个对环境的协调、生态的平衡、生存环境维护的高度。在环境科学方面和景观规划方面,人工湿地的研究逐渐深入,也得到了应用与尝试。2.1国外研究现状2.1.1环境科学应用方面人工湿地最早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有将污水排入天然湿地中的做法,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

6、代。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美国、加拿大在20世纪中叶以后,相继展开人工湿地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机理和一些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环境科学技术领域。2.1.2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美国景观师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带状公园体系的规划时,对查尔斯河流域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改造,恢复了自由弯曲的河流体系,并按自然规律重新构造了滩地和湿地,成为早期对人工湿地景观利用的典范。随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人工湿地的作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湿地植被和土壤可以净化污水,从而探索将水域空间的

7、治理、地下水蓄积等同城市公园结合起来的方法。例如,1998年美国圣保罗市对安姆斯湖的改造;2000年英国伦敦向公众开放的湿地中心,被誉为“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个理想模式”,是现今欧洲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2.2国内研究现状2.2.1环境科学应用方面中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较晚,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年,天津市环保所建成中国第一个占地6hm2,处理规模为1400m3/d的芦苇湿地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12.6hm2,处理规模为31

8、00m3/d。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目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废水的研究,已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多个单元的组合、湿地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等等各个方面。孙华军以“巢湖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控制污染物输入量,解污染源问题,维护湖泊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