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

ID:37798094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_第1页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_第2页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_第3页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_第4页
资源描述:

《荷叶 教学设计 张晓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宝钛子校张晓宁一、设计说明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荷叶母亲》抒发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这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母爱、童心、自然)中“母爱”的深刻体现。二、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⑵、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

2、标: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⑵、师生同读、同赏、同析、同悟、同写。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重难点⑴、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⑵、“借景抒情”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二、说教法及依据:1、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知识能力状况:24课为两首散文诗,前一节课学生已学习了《金色花》

3、。对散文诗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散文诗的感情。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饱含深情的散文诗有较浓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文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母子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家长离家外出打工,学生有过离开父母的经历,有利于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之中;但学生与诗人当时生活的年代不同,对散文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2、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

4、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朗读法: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想象法:想象荷叶的色彩和形状,荷花的情态。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4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歌情感。合作探究:同桌之间讨论合作想象荷叶覆盖荷花的状态。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课内课外结合法:将阅读冰心作品和浏览与母爱相关的网页的任务设置在课外。

5、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听、说、读、想、写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走出文本,然而又结合文本,体会语言的精练以及借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即:“托物言情”,“借景抒情”,让学生由爱心转化为孝心,由孝心转化为责任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四、教学程过程(一)读出温情1、读准字音(检查预习)并蒂姊妹菡萏欹斜2、读出情感:教师结合文章的语句具体分析指导读法(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真情实意,读出想象画面)教师制导:例1:“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

6、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语速逐渐加强,应该重读“愈下愈大。”语速也应快一些,以体现雨点的急速。)例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对“慢慢”一词应读出轻轻的感觉,似乎荷叶慢慢倾斜的状态能在语音中体现。)例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此为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读的时候应该感情强烈。)3、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来读,体会其中韵味。4、组内或班内交流朗读

7、。5、评价方式: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6、读出画面: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同学们,请你先来想象一下雨打红莲、荷护红莲的情景。7、教师展示部分图片,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决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二)品出亲情1、品味情感变化:4问题1: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明确:环境心情红莲雨浓阴烦闷开满亭亭而立雨声大雨不适意左右欹斜大雨不宁心绪散尽荷护红莲“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问题2:文章重点写什么?为何写九年前的事情?花瑞人祥以花喻人

8、(铺垫)2、品味主旨内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表达对母亲的眷恋之情。3、品味艺术手法:借景抒情以“我认为这首散文诗好在……它借……表达了……”的方式想别人推荐本文。4、和第一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