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ID:37801481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_第1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_第2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成才上更加困难。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孩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为孩子的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现在是一个竞争性很

2、强的世界。孩子做事情,难免犯错误,家长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语言或行为向孩子表示他是个失败者。家长应该清楚:人都是在不断失败中总结经验获得成功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做事情失败只能说明孩子缺少经验,缺乏技巧,家长应该传授给他们经验、技巧,使他们成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信念:失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敢于面对失败,在失败中不断进步。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战胜失败的信心。二、家庭教育要给孩子一份空间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把

3、孩子当作“自己童年时代未曾实现的梦想——现在有了可能实现的替代者”。于是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甚至过多的对孩子挑剔和指责,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对孩子的行为大包大揽,使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家长这种自以为无私的行为恰恰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所滋长的不是自信心,而是对父母的依赖和对自己的怀疑。所以,让孩子努力塑造自己,家长应注重怎样引导孩子,而不应把孩子看作是一块橡皮泥,任意去捏。更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没有独立性,没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也不能强制性的让孩子做不适

4、合他们做的事。三、家庭教育应给孩子一份合理的期望值。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期望过高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达到自己的期望,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上这个辅导班上那个辅导班,孩子处于疲劳状态,大多结果事倍功半。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与期待还容易造成紧张的家庭气氛,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粗暴斥责甚至拳脚相加,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自暴自弃,甚至可能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形成畸形人格。另一方面对孩子要求过低,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

5、,影响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家长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横向比较经常会导致“溺爱教育”和“棍棒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纵向比较,顺其自然,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保证孩子的自由和独立,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特点,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行动。如果孩子基础较差,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动力,就会削弱原有的自卑感。这种感受在一定时间内会变成一种学习动力,促使孩子去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要善于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

6、良好的环境,我们应该把“望子成龙”改为“让子成龙”,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渴望成龙,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成才”。四、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份责任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待遇逐步地提高。家庭的溺爱使孩子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更多的是缺乏一份责任感。而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和竞争,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只要不说学习,个个都那么活泼可爱,一说学习,都让家长发愁

7、。”现在很多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是被动和盲目,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消极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钱和享受,而是一份责任感,一份家庭的责任感,社会的责任感。家长要教育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是为了让大家生存的环境更好。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五、家庭教育要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而且也不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这就需要家长在教师联系时,要注重了解教育孩子

8、的教育方法,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教师共同了解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