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

ID:37812736

大小:7.60 MB

页数:411页

时间:2019-05-31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_第1页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_第2页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_第3页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_第4页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_第5页
资源描述:

《标准机构指标课件教育大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2012年版)机构考核指标(一、二、三)二〇一三年四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2012年版)1、疾病预防控制指标分值改进-机构指标类别2008版2012版省级地级县级省级地级县级指标数分值指标数分值指标数分值指标数分值指标数分值指标数分值1.疾病防控261575423652200.33519753230522302.应急处置61045143.26175.8591510661203.信息管理6114696.7693.16114610061004.危害因素监控131281399.711105.3131281313011130

2、5.实验检验512351195110.8511351105110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1073103.4392.1310731003100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8120781.97102.68120711271008.综合指标1114711120.111120111301111211110合计781000104100010110008610001031000101100041、疾病预防与控制1.1传染病预防控制1.2免疫规划1.3艾滋病(含梅毒)1.4结核病(含麻风)1.5乙肝预防控制1.6血吸虫病1.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1.8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含包虫

3、病)1.9地方病预防控制(大骨节病、克山病)1.10慢性疾病预防控制(全民健康行动、口腔)1.11疟疾预防控制指标数量项目合计省级市级县级传染病预防控制8468免疫规划11499艾滋病预防控制8287结核病预防控制9486乙肝预防控制3222血吸虫病预防控制444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4⒉33寄生虫病预防控制3333地方病预防控制4444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4444疟疾预防控制2222合计60335352561.1传染病预防控制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1.1.5

4、暴发疫情调查率1.1.6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1.1.8网络直报覆盖率7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系统数据。按考核年度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表中综合率(%)年度汇总结果进行评价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0.3+及时报告率×0.3+及时审核率×0.2+(100%-重卡率)×0.2依据全国考核情况,统一标化。具体可按医疗机构A至J机构总数与审核确定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总数的比例进行标化调整省、市、县级=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指标分值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疫情

5、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按实际值评分5558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年度传染病报告卡总数未及时审核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数重复的传染病报告卡数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机构代码A—J)辖区应开展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辖区开展传染病报告的网络直报机构数辖区内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总数未及时审核、未及时报告: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辖区应开展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辖区确定在机构代码A至J中应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辖区开展传染病报告的网络直报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内有传染病

6、病例网络报告的医疗卫生机构数(含已删除卡)9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年度将考核年度和上一年度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的综合率和原始数据统计表导出。资料目录清单①本年度和上一年度疫情报告质量文字材料②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原始数据统计表③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综合率统计表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10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指标指标要求适用对象省市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⑴横向与纵向比较有下降;⑵无漏报444计算方法: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查出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同期查出传染

7、病病例数×100%督导覆盖率=本年度零缺报单位督导数/辖区零缺报单位总数(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数)×100%漏报率可从按国家漏报调查方案组织的漏报调查结果或在督导过程中漏报调查结果获得。县级每年都要开展漏报调查或汇总督导漏报调查结果,省、市可组织开展漏报调查或汇总县级漏报调查结果。11计算方法督导过程和方法认定如下:根据零缺报单位数量计算督导覆盖率。省级零缺报县督导覆盖所辖零缺报县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县的全部督导,省级有文字记录委托下级自行督导的视为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对上月辖区内零缺报

8、网络直报单位进行至少1次督导。省、市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