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ID:37816495

大小:30.7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31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学习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一、【知识链接】(1)37+22=28+15=74+16=150+90=43+59=280+310=0+150=82+18=(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运算(二)在34+74=106中,32、74和106分别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观察2

2、7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2、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计算结果怎样?那么○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3、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三、【合作探究】1、观察上面的等式,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2、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3、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4、怎样表示任意的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四、【拓展延伸】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

3、适的数或字母。300600=()+()()+65=()+35α+()=10+()甲数+()=乙数+()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8+456=307+348=五、小结:今天我学会了,六、自我检测1、两个数相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230+420=()+()()+100=()+37C+5=5+()27+19=19+()262+110=()+()()+b=()+()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123+2847=138+236=450+278=328+295=四年级数学

4、下学期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学习内容:P29/例2(加法结合律)学习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总结并熟记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解答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熟练应用。一、【知识链接】(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67=()+()二、【自主学习】观察29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观察得出:(88+104)+96○88+(104+

5、96)1、在○里填什么符号?(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2、哪种算法比较简便?三、【合作探究】1、观察这些例子,思考、分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加法的什么规律?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不变,这叫做加法()。2、怎样表示任意的三个数相加,和不变呢?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四、【拓展延伸】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45+36)+64=45+(+)560+(140+70)=(560+)+()(285+

6、)+()=285+(15+a)2.书店运来一批书,故事书164本,科技书236本,连环画380本,这次一共运来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计算)五、小结:,今天我学会了六、【自我检测】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3+147=369+(+147)(23+44)+56=23+(+)654+(46+a)=(654+)+()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温馨寄语:我自信,我学习,我展示,我快

7、乐!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能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一、【知识链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二、【自主学习】自学第30页例3,回答问题: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1、已知条件:第四天城市A→BA→B千米第五天城市B→CB→C千米第六天城市C→DC→D千米第七天城市D→ED→E千米问题是:2、列式解答:3、对子交流计算方法,看谁的方法简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标注在后面。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讨论,在一些

8、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2、举出一个例子,并说明都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总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四、【训练】。4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