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

ID:37817679

大小:1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_第1页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_第2页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_第3页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_第4页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新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入点,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的硬件。作业设计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教学作业设计多样化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

2、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呢?我以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兴趣的作业,学生最爱做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只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设计“小数加减法”题目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自己去交钱、找钱。还有进行

3、“分数加减法”时,巧编故事——“唐僧分西瓜”。这样使原来枯燥、乏味的计算现象,变成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弹性的作业,学生愿意做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教师“按需分配”,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1、根据教材要求和班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的“量身定做”,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如

4、:对后进生的要求可以放低点,对中等生的要求可较高,对尖子生要求要高。这样,每层次的人都会产生成功感。  2、教师依据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几组层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几道题做,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例题:  (1)189×68+89×32(2)57×79+43×79(3)101×73  (4)85×201(5)125×88(6)199×101  (7)4327×99+4327(8)68×102-58×2(9)987×98  (

5、10)69×301-69(11)88×117+88×183(12)4896×101  3、作业形式要多样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常用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与学生将某一次作业互相交流,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题目还可以进行讨论。  总之,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的设计,都要有弹性,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题目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

6、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信心。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为此,进行作业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从教学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小兰家的客厅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正方形的边长2分米,长方形的长3分米,宽2分米。  方案一方案二          每块5元每块7元  (1)第一

7、种设计用了90块地砖,计算这个客厅的面积?  (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比较便宜?便宜了几元?  让学生根据次信息进行提问,并自行解答。  四、设计自主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新理念则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发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为主。如:学生在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我布置了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求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课堂作业。我分

8、小组先让生讨论,后合作,进行动手操作,经过思考、发现,最后自己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都欢呼:老师,这个公式是我们自己发现的,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