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导学案

《秋兴八首》导学案

ID:37824373

大小:14.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秋兴八首》导学案_第1页
《秋兴八首》导学案_第2页
《秋兴八首》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鉴赏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2.能够理解诗歌“悲秋”情感的多层意蕴。学习重难点:重点:玩味用字、分析手法,欣赏作者笔下的“富丽雄浑”的巫山秋景。难点:文本联读,理解杜甫对“悲秋”意蕴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方法:练习朗诵、咀嚼用字、体悟情感学习过程:一、开始新课,细心聆听老师对诗人杜甫的简介。(略)二、理解诗题问题:题为《秋兴》,该怎样来理解?回忆一下学《诗经》时有关“兴”的知识,尝试解读诗题。三、初读诗歌,观赏诗景1.大家齐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2.问题: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

2、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3.问题:这些景物为我们呈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4.我们共同来分析诗歌前两联,咀嚼品味一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巫山秋景的。(1)玉露凋伤枫树林:①“玉露”可不可以用“白露”来替换,哪个词更好?②“玉露”“树林”,这些景物在色彩上有何特点?(2)巫山巫峡气萧森:与第一句相比,这一句在取景上有何不同?(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一联是对巫山巫峡具体景象的描写,在视角上有什么特点。四、二读诗歌,体悟诗情1.请2位同学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的停顿、重读,听听是否读

3、出了悲沉的语气。2.问题:写诗是为了抒情,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可以从诗歌哪里看出来?3.读读文字,再读读诗歌,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蕴含其中,谈谈你的看法。知识链接:《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创作《秋兴》的前一年

4、(765),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4.下面罗列了几句有关“悲秋”的诗句,说说这几句诗悲叹的对象什么,杜甫的“悲秋”和它们相比,有什么进步的地方。(1)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3)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南北朝《子夜秋歌》)(4)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宋·白玉蟾《悲秋辞》)五、三读诗歌,品味诗艺1.结合

5、给出的诗歌诵读的方法来齐读诗歌,带着一种悲凉沉重的语气去读。2.思考:这首诗在语言形式方面有何特点。朗诵要点: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表现此处需停顿;·:表示此字需重读;带有沉重悲凉的语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