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

ID:37838736

大小:2.72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6-01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_第1页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_第2页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_第3页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_第4页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温彬主要内容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焦点问题当前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五大风险及其策略一、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经济增长涵义流动性(Liquidity)    货币的流动性,在经济学中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因现金不用转换为其他资产即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故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而在宏观经济层面,人们常将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流动性最强的M0(流通中的现金)、高流动

2、性的M1(狭义货币)、流动性稍差的M2和M3(广义货币)等,甚至包括最广义货币M4。流动性过剩(ExcessLiquidity)    货币流动性过剩,简而言之,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流动性过剩,往往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而就银行系统而言,则反映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   “流动性陷阱”,最早缘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讨论货币需求的灵活偏好动机时提及的概念,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至一定水平后,货币需

3、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水平上,无论再怎样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灵活偏好带来的货币需求所吞灭,利率无法再进一步降低,对投资和消费需求也不产生刺激作用,导致产出水平不能增加。度量M2/GDP(经济货币化指数)GDP/M2(货币流通速度)存贷差存贷比M1/M2(货币流动性比率)M2-GDP-CPIM1/GDP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M1占GDP比重(%)数据来源:摩根斯坦利USEMUJapan1981-9037.6—26.51991-9740.624.129.5200256.332.665.5200357.735.170.5200456

4、.037.172.3200553.942.075.1M2/GDP2000年以来全球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增长率数据来源:IMF,2006年为预测数据198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欧元区名义长期利率变动趋势图198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欧元区实际长期利率变动趋势图传导过程低利率——美国房地产启动——日本套利资金流向全球(据IMF估计,当前,“日元套利交易”总规模约为1700亿美元,约占世界对冲基金资金总额的10%。同时,截至2006年底,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中还有约4000亿美元也投入外国市场。两者合计近6000亿美元。)地产价格上升,资本品和消费品需求增加

5、,商品价格上升企业盈利大幅增加股市上涨美、英、澳洲、日本房价指数商品研究局指数(CRB指数)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CRB)指数是全球商品价格的综合领先指标,涵盖以下19种期货合约:能源类:原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气金属类:黄金、白银、铜、铝、镍农产品:大豆、小麦、玉米、棉花、糖、冰冻浓缩橙汁、可可、咖啡、活牛、瘦肉猪1861年以来原油价格2000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3个月原油期货价格油价变动与通货膨胀油价、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伦敦商品交易所期铜价格1984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纽约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2006年美国企业盈利

6、创历史新高1992年以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走势“金砖四国”指数俄罗斯:1000%巴西:250%中国:100%印度:300%200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一览表2007年主要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一览表2000年以来MSCI十大行业指数涨幅金融危机已露端倪金融危机已露端倪美国对冲基金“不凋花”(Amaranth)对冲基金“红风筝”(RedKiteManagement)美国次级房贷(新世纪破产申请)“2·27”黑色星期二新兴市场国家风险上升(越南、印度)股市将率先进行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拐点正在到来全球加息周期结束了吗?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

7、几个关系CPI和核心CPI结构性和全面CPI和PPI是否关注资产价格存款负利率中美利差当前货币政策特点发挥价格型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央行货币政策措施与市场预期日趋吻合有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突破以保持中美利差来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传统观念,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作用注意加强超前预调和微调有助于实现经济软着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流动性管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资金使用效益影响有限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4.78%,到2007年6月末下降到3%,9月末进一步下降到2.8%,相当于抵消了4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由于超额储备金利率由2005年3月1

8、7日前的1.62%下调至0.99%,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