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ID:37845683

大小:11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1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_第1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_第2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_第3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_第4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桂林十八中12-13学年度上学期11级段考试卷语文命题人:王璇审核人:王亚莲注意:①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用2B铅笔在填涂区准确涂好自己的考号,并检查是否完全正确;③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红绡(xiāo)刹(chà)那贾(gǔ)人渌(lù)水 数见不鲜(xiǎn)B.枕藉jiè狭隘

2、(ài)蹊跷(qiǎo)歆(xīn)羡怙恶不悛(quān)C.垝垣(yuán)青睐lài愆(qiān)期妊娠shēn长歌当(dàng)哭D.栖qī息瑰(kuī)怪攒cuán射作zuō坊殒yǔn身不恤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染侯补 上朔殚精竭虑B.端详 凑合 坐镇 人才辈出C.国萃稗官自诩 凭心而论D.磋商 钟磬脉博开门揖盗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

3、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C、许多旅行家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语焉不详,只说些“无法用语言形容”之类的遁辞。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在演艺界“上阵父子兵”早己不是新闻,但从早前谢霆锋、房祖名、曾宝仪等成名,到近期多位明星子女扎堆儿出击,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势头真让人另眼相看。B.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客流高峰,山东滨州交通局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针对春运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C.201

4、1年1月12日晚,在印巴边境,巴基斯坦军队使用重炮和榴弹向印军前方阵地发动袭击,印度军队马上反戈一击,交火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D.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B.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C.哥本

5、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D.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www.ziyuanku.com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

6、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

7、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

8、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