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

ID:37877323

大小:325.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_第1页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_第2页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_第3页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_第4页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乡民社会_乡规民约及其遭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7月东岳论丛Jul.,2004第25卷第4期DongYueTribuneVol25No4名家主持乡民社会与乡规民约研究!主持人:谢晖[主持人简介]谢晖,1964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理论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法学研究所所长(济南)、民间法研究所所长(威海)、理论法学学科组长。出版的个人著作有:∀行政权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998年、2003年分别重印);∀价值重

2、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分别重印);∀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2001年、2004年分别重印);∀法的思辨与实证#(法律出版社,2001年);∀法律:诠释与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象牙塔上放哨#(法律出版社,2003年)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学术随笔56篇。主编大型法学丛书∀法理文库#(山东人民出版社,现已出版39部)和∀公法研究

3、#(山东人民出版社,现已出版8部);主编∀民间法#和∀法律方法#等学术刊物;担任∀中国诠释学#的主要编辑人。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谢晖(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关键词]城市社会;乡民社会;乡规民约[摘要]中国在追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着%城市社会&和%乡民社会&的分野。中国的乡民社会是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结合体,传统的乡村自治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控制系统绝不仅仅是国家正式法律的一家独霸,而在广泛意义上被称之为%民间法&或%乡规民约&的规则体系更在实际地规范着

4、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乡民社会的乡规民约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家族法和狭义的乡规民约。但是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乡民社会及乡规民约面临着如下的遭遇,即在生活方式上,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被城市化浪潮所激荡;在经济运作方式上,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受市场化趋向所左右;在价值选择上,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因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而发生转向。[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4-0049-08本文所谓%当代&,是指自中国于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所谓

5、%乡民社会&,则指中国农村社会。而%乡规民约&,则指除了作为%大传统&的国家法律制度之外,维系中国乡民社会生活的规则∃制度系统。可以认为,相对于传统中国而言,当代中国已经经历了第三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以辛亥革命为契机的政治领域的革命,它推翻了中国%皇权国家&与%宗法社会&两分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由%政治国家&统揽全局的政治结构体系。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进一步地强化了国家与社会在中国合一的情形。第三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讲,其使命是为了使统揽一切的%国家主义&有所改观,实现%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

6、野。然而,应当清楚的是,在中国追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的过程中,其首先现实地面临着%城市社会&(一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和%乡民社会&的分野。于是,强大的%政治国家&、微弱的%市民社会&以及底[收稿日期]2004-03-29[作者简介]谢晖(1964-),男,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49东岳论丛2004.4蕴深厚的乡民社会之间形成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的独特景观。事实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分乃是自功能而言的,而%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分野则是从结构而言的,只有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达到相当程度以

7、后,这两种不同视角的社会结构组合才可能被同一视角(功能视角)的社会结构组合∃∃∃即%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结构组合所取代。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研究中国%乡民社会&的状况,特别是其规范生活方式,对于进一步建设中国的市民社会,或许不无裨益。本文宗旨,即在于此。一、当代中国乡民社会的一般性描述要对具有九亿多人口的中国乡民社会做出一般性的描述,显然是一篇文章所力难胜任的,但必要的描述在此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世界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民族之一,在这里,有两种最基本的依赖关系,其一是血缘或亲缘依赖关

8、系,其二是土地依赖关系。对血缘或亲缘的依赖,构成其独特的血缘或亲缘文化共同体;而对土地的依赖,又使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地缘文化共同体的特征。我们常讲的%姓氏&这个词,就最恰当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国,以母亲为代表的姓就指血缘系统,以父亲为代表的氏则指地缘系统。如果说家庭是血缘共同体的基本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