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宇教学案例

孙靖宇教学案例

ID:37907372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孙靖宇教学案例_第1页
孙靖宇教学案例_第2页
孙靖宇教学案例_第3页
孙靖宇教学案例_第4页
孙靖宇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靖宇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记承天寺夜游》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初二课时:1提供者:孙靖宇单位:大庆市祥阁学校一、成功案例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营造了清冷皎洁的意境,创造了一个澄澈空明、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艺术世界,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散步时的闲适心情,从中透露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技法纯熟,言简意丰;意蕴含蓄,凝练隽永;文质兼美,描摹生动;传情达意,妙合天工,是写景抒

2、情类作品中的精品,也是学生学习古文,提高古文感悟和鉴赏能力的典范之作。《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统摄于“江山多娇”这一主题之下,都是写景状物、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自然,丰富体验,激发灵感,培养美感,陶冶性情,提升境界,丰富文化积淀。同时,也能使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与古今对话,和心灵际会,感受山川胜迹的优美和古人旷达博大的情怀,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二、成功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言词汇,自主翻译文章,

3、理解文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思想内容。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分析本文描写月色的技法;加强与文本对话,突出情感体验,引导感悟联想,体悟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品味意蕴隽永的语言,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诵读赏析美文,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人生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了文言的语感,并形成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分析与鉴赏来说,还是处在比较

4、肤浅的层面上,分析不够到位,理解不够透彻,鉴赏缺乏底气,特别是一些情景交融、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更是拿捏不准,加之学生缺乏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和必要的文史背景知识,在理解与鉴赏方面存在着隔膜和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既要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理念,又要遵循古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更要体现教师指导点拨的一面。四、成功案例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参与性,让课堂成为老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采用了融合开放、彰显自主、体现创新的教学方法。1.一语三文学习法。“一语”指“语言”,“三文”指“文章、文

5、学、文化”。“一语三文学习法”指立足于语言,从文章层面分析内容,从文学层面品赏语言、技巧,从文化层面探究内涵。2.编制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和练习案三位一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学法指导;课上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有助于课堂生成。五、成功案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积累字词;分析描写月色的特点及方法并体味其意境。难点:“闲人”二字所透露的微妙心境,并探究“贬谪文化”。六、成功案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习编制下发导学案,给予学法指导。一正字音二明节奏三揣语气四悟感情分类整理养成习惯判断文

6、体依据要素正确表述根据导学案自主预习,独立思考温故知新了解作者你了解作者苏轼吗?你还读过他的什么作品?(提示:“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积词累句疏通文意1.熟读课文,至少三遍。2.把你认为重点的实词、虚词整理摘录,借助工具书明确词义与用法。3.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释题。2.简析文章内容。 新旧联系丰富补充铺垫新学二、导入新课明月照彻天宇,天上孤寒一片,人间相思无眠。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作品中喜欢用月,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欣赏图片,聆听诗句,产生联想,为

7、学习做准备。以理遣怀,用月表达美好祝愿;“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清幽独的月光,衬托出对亡妻永不能忘的真挚情感,此外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的月亮或缺或圆,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给人以美感,今天我们要一起品赏承天寺的月色,看它折射出苏轼怎样的心境与人生态度。以图片为背景创设情境,强化视觉感受,丰富表象,吸引注意,营造入境氛围,并且配以文字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课文。月亮的介入与文章内容有直接联系,也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 厘词析句,吟章断文1.交流导学案中课前预习的内容。2.展示预习时自

8、学成果。(1)朗读;(2)积累的词语;(3)翻译课文;(4)文章内容。3.学生质疑解疑。4.进行评价小结。交流导学案中课前预习的内容。朗读、积累、译文、质疑、补充 检查预习效果,同时完成朗读、词语积累和课文翻译。用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对学,及时补充、勇于质疑、互学解决。四、悟语揆情,析理剖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