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

ID:37911591

大小:324.1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6-02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_第1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_第2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_第3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_第4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theleadingtheoryoftaxreformofindustryandcommerce)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practiceoftaxreformindevelopedcountry)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actualityofthetaxsystemofindustryandcommerceinChinaandreforminthefuture)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是注定不变

2、的,那就是纳税与死亡”。现在有人重新措词:“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是注定不变的,那就是死亡与税制改革”。税制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近几十年来,局于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20世纪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20世纪90年代复兴的财政交换论(一)公平课税论(theoryofequitabletaxation)1、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

3、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即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量。2、公平课税论的理想税制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宽所得税税基中的“毛所得”包括工资和薪金、经营所得、资本所得……以及赠与和遗产所得等。3、公平课税论税制的改进反对公平课税论者指出:综合所得(如政府服务等)无法适当计算,在“所得”中提出的应计概念具有假定性质,可能造成税法复杂化,使税务成本加重,并助长避税和扭曲行为,随着公共支出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几乎完全以纳税能力为标准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公平

4、课税论的支持者开始认识到税种的搭配(包括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是必要的。随之,在世界各国的税制实践中,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单一税率的消费税以及为社会保障、保健、和相关支出融资的工资或工薪税,成了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税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最适课税论(theoryofoptimaltaxation)1、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1)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税款,实现效率与公平。(2)最优税收: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理想化的纯理论分析)(3)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

5、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2、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内在优化目标:使征税对相对价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要求:(1)尽可能对经济主体按其使用公共商品的情况课征受益税,如燃油税、土地税等(扭曲效应小)。(2)要对需求弹性或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课税(替代效应小)。(3)要选择课税范围广的税种并尽可能按单一税率课税(难以用非税、低税行为替代应税、高税行为)。—外在优化目标: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纠正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谋求效率的提高。主要包括:(1)矫正外部效应(如环保税、污染税等)(2)限制垄断行为(如垄断利润税等)(3

6、)鼓励风险投资(加速折旧、风险投资退税、盈亏互抵、优惠税率等)3、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体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三个方面。(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直接税主要体现税收公平原则,间接税(差别商品税)主要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为主体的因素A、政府收入目标:高,以商品税为主体;B、税收征管能力:强,以所得税为主体;C、政府政策目标:公平优先,以所得税为主体;效率优先,以商品税为主体。(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商品税设计如何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对全部

7、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A、逆弹性法则: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又称拉姆齐法则。(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就越大,逆弹性法则可减少扭曲效应。)B、“逆弹性法则”的局限性:受信息和征管能力限制,不可能充分实现;只考虑效率,不考虑公平,税负具有累退性。因此,还必须开征其他扭曲性税收。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最适所得课税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累进所得税制符合公平原则,但削弱了效率)。(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