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

ID:37911781

大小:153.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02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_第1页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_第2页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_第3页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_第4页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_第5页
资源描述:

《谭英五下三单元教案(更新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教案:         三单元单元目标一、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二、具体目标:1、利用形近字比较法和形声字识字法,学习本单元需认识的20个生字,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和学习运用37个词语。2、比较《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学习《杨氏之子》,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和节奏特点;《晏子使楚》一文要训练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机智善辩;通过《半截蜡烛》,了解剧本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并能够对比剧本和写人记事文章的不一样;在《打电话》一课中,体会相声语言的

2、精妙和幽默。3、收集积累一些歇后语、谚语、相声、评书、广告词、对联等,开展综合性学习,积累精妙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阅读:选读课文《故事两则》。4、根据不同场合、不同需要,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写好以后,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还可以当众念一念。10、杨氏之子课文目标: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诵读、背诵《杨氏之子》,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和节奏特点。2、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语言

3、表达的艺术。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学习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机智问答的故事、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设计28一、进入单元导读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单元,一起去感受语言的魅力。2、翻开书P47,自读单元导读,勾出本单元要求,齐读。3、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二、谈话

4、导入,解释课题1、介绍文言文导入。(同学们,课文你们预习了吗?你发现这篇文章读起来和其它文章有什么不同?)这种用书面语表达的语言称为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文言文课,板书题目。2、生读题目,说出题目的意思。[初步感知文言文]三、初读,读通文言文。1、自读文言文,提示文言文的读法。(理解了课题,就让我们来读这文言文吧,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文言文的读法和现代文有点儿不一样,读它的时候首先要读准字音,语速要稍微慢一点,尤其要读出节奏,读出停顿的地方。)2、生自主读文言文。3、检

5、查学生是否字音读准确了,基本读通。(随文处理“诣”“曰”,注意生字正音和停顿。)4、齐读。5、师范读。(刚才同学们读得稍微通顺了些,但没有太注重停顿。这文言文,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来,下面听老师读,请仔细听,看除了标点,还在什么地方作出了停顿。)6、再请生自由读。(刚才看来你们听得挺起劲儿,读文言文就是和古人对话,要不要自己找找这种感觉,自己读。)7、生自读。8、生再读(好读点儿了吗?让我们一起再有节奏、抑扬顿挫地来读吧。)289、小结:你看,我们把握好适当的停顿,读出节奏,这文言文并不拗口,很

6、有音韵,抑扬顿挫。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完成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诵读、背诵《杨氏之子》,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和节奏特点。】四、理解文言文的意思。1、教会理解文言文方法。(现在,我看大家读得还有些摇头晃脑的感觉了,很有和古人对话的感觉了,不过,仅仅是读,还不够,还需得理解意思,要理解这文言文意思,我们可以用些什么办法呢?)2、生自由说理解方法。(方法总结:是的,学习文言文可以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1)生自由说。(2)读读这个句子。(3)引导:

7、这个句子妙在何处?(4)引导:此是什么?(杨梅)君家指谁家?(杨家)你发现什么了吗?那孔君平的话外之音是什么?(生自由说)那杨家小儿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生自由说)原来杨家小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呀。你拿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你的姓氏开玩笑。杨家小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如果你孔君平承认孔雀是你孔家的鸟,那我也姑且承认杨梅是我杨家的果子,如果你孔君平不承认孔雀是孔家的鸟,那自然杨梅也不是我杨家的果子了。由此可见这个小儿的思维不一般呀,善于抓住别人话中的要害,并且很快联想,用对方的办法反驳对方,让对方

8、陷入两难的选择,只有哑口无言。(4)再读此句。男女分别读。老师学生合作读。(5)玩味运用:如果我是孔君平,你们是杨家小儿。此是君家果,你们怎么说?我是李君平?我是毛君平?我是骆君平?(6)你瞧,这就是语言的巧妙,这就是语言的艺术。2、回扣主题:甚聪惠。【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1)引导: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或者他心里在想什么呢?(真聪明;孔君平无言以对;孔君平会暗自佩服。)(2)这就可以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