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ID:37922285

大小:247.1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02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_第1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_第2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_第3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_第4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北京师范大学李兴洲一、课程设置概述(一)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确立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二)课程行政所谓课程行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中央或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行为方式,即对课程的制定、选择、组织、评价及教科书的编、印、发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教育行政的组成部分。课程行政有五要素。第一,课程设置标准(即对课程设置方式、设计、组织、评价提出的总原则、具体标准和要求),课程设置标准是制定教

2、学计划及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是学校校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总则。第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学科、学科范围、课程、课程名称及性质、课程种类的划分、课程学分等做出规定的课程文件,它是地方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一般课程计划所设课程范围要大于教学计划,以便使学校有选择余地。第三,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和学期范围划定的课程开设计划,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执行的文件。第四,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它是对教学内容、范围做出具体规定的文件。第五,教科书管理,即对教科书的编写权、审查权、发行权等做出规定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行政。(三)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是

3、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国家政令,它对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活动的实施等,都提出了原则性意见,一般做为独立文件与课程计划同时存在,或以与教学大纲合编的形式存在。课程设置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周期性改变。课程设置标准,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内容:1.教育目的及人才标准。教育目的多在国家宪法、学校教育法等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其表现形式比较稳定,不轻易变动,人才标准则随着各时期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和说明,它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和根本目的。2.改革目标,是指每次课程改革或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向、特点及目标。3.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科书及教学

4、,使学生最终实现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操作技能的目标,也是课程评价及学校各种考试的标准。4.课程选择与编排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编排过程提出的,它是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5.学科与分类。规定学科的名称,划分课程类别,确定各专业学科、职业学科、课程包含范围等。6.课程。规定课程名称、课程种类(选修、必修)、范畴及课程学分标准。7.学分。学分计算方法、学分确定标准、以及学分标准变动方法的规定。8.课程评价。对地方或学校的课程组织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充实课程组织和提高实施水平。课程评价要有明确的原则和要求。9.毕业

5、。规定毕业标准,主要是学分标准和学分结构标准。10.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规定教科书的编写权、审定权、选用权范围。除上述10个大方面外,最后还附有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要对学科、课程、学分、选修课等做出规定;对具体开设学年、学期开设顺序及门数等不做规定。(四)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在进行学时分配和各门课程编排过程中要考虑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科学习的性质、各科学习的难度以及地区差异造成的对各科需求的差异等因素。(五)课程设置的原则根据课程理论,

6、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有:辨证适度原则;适合身心发展(循序渐进)原则;社会生活发展需要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课时分配比例合理原则;开放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六)课程设置的方法课程的编排包括两方面内容:(1)纵向上,各门类课程在各学年如何安排;(2)横向上,各年级应当和可能设置多少科目。(七)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是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特征1.国家主导大部分课程、主要课程都有

7、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课程一般由普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构成。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1)学科中心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中间型课程模式。(介于学科中心模式与专业实践活动中心模式之间的课程模式)2.知识导向(1)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2)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3)传授知识重于技能训练。3.校本课程开发薄弱(1)主要课程学校无权开发;(2)次要课程学校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中、德商业流通类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表1德国工业企业商务人员课程计划(2002版)学习领域学年1231.了解职业培训和目标职业40学时2.掌握工业企业中市场导向的

8、业务流程603.掌握并记录价值链8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