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

ID:37939053

大小:523.8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3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_第1页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_第2页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_第3页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_第4页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力-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学2005年第9期论文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X3●苏 力【内容摘要】 中国法学界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更重视实体正义,但对其产生没有给予足够的解说。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戏剧为素材,并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西方文学戏剧作品为参照,考察了传统戏剧的包括上场诗、角色和脸谱在内的表演特点,以及连贯叙事和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对中国人实体正义观形成的影响。【关键词】 实体正义 戏剧空间 叙事方式 法律与文学  许多法律学者都曾指出中国人一般更习惯于实体正义的正义观。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这样一种正义观,却没有人试图给出解答,往往将之归结为语焉不详的中国文化。我

2、在其他地方曾经简单地指出,最主要的这很可能是农业生产的熟人社会的产物,而工商业主导的陌生人社会在司法上则趋向于要求程序正义。①这是从经济生产方式上的解释。作为一种补充,本文试图从狭义的文化角度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基于对传统中国戏剧,主要是元杂剧,的叙事方式及其戏剧空间之构建的考察上,本文试图讨论这种叙事方式和戏剧空间如何可能影响观众对古代审判问题的认知。一、中国戏剧的叙事尽管同为文学,但是一般说来,戏剧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学有一个重大不同,戏剧是叙事作品,而不是抒情的作品。即使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诗性的(曲),勾连整合这些唱段的框架仍然是一个故事。叙事

3、作品除了要有头有尾,叙述方式也很重要。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叙事方式日益重视,不仅有关叙事学的著作日见增加,②而且1990年代以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拉美作家的作品之所以受许多读者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作品的叙事给人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中国传统叙事作品的叙事方式是相当单纯(或单调)的。读者只要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有较X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①苏力《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的建构》《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②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赵毅

4、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6多的了解,并对西方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就会明显感到这一点。就总体来看“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中心的[⋯⋯];但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①陈平原这里说的是中国古代小说,但是这三个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基本格局是为其他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分享的。在更为

5、民间的白话文学中,这一特点甚至更为突出。②在元杂剧中,这种叙事模式可以说是唯一的。此外,尽管中国传统戏剧属于“戏剧”,但戏剧内部的差别很大。初略划分一下,可以说,有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强调剧情的戏剧,也有以意大利歌剧为代表的更强调抒情的戏剧。中国传统戏剧内部自然也有这种差别。但总的说来,中国传统戏剧,特别是元杂剧,是从诗词曲发展过来的,似乎更侧重于抒情,而不是讲故事。很多学者也因此往往称之为“戏曲”而不是“戏剧”,因为它“将歌曲置于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之上”,是一种“曲本位”。③也有学者指出,很多元杂剧则非常缺乏戏剧成分,甚至认为元杂剧严格说来尚“未成熟”。

6、④因此,欣赏中国传统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故事只是一个背景,观众欣赏更多的是演员的“念、打、作、唱”。许多如今保留下来的元杂剧剧本仅仅是唱词的集合,没有对白,没有对舞台表演动作的提示。即使那些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剧本,其中的对白、动作指示和提示也非常简单,只有诸如“科”这样的提示;⑤但据学者研究,这些元素以及其他过场交代、动作提示都是后代人加上去的。⑥剧本中的唱词也与传统的诗词歌赋非常类似,有很强的抒情性和主观性。上述分析表明,中国传统戏剧的侧重点不是叙事。不侧重叙事,自然传统戏剧也就谈不上关注故事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了。不关注却不是没有。“元杂剧一般一本只

7、有四折,篇幅较为短小,不可能安排复杂曲折的情节,而且剧作起、承、转、合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常有互相雷同或互相蹈袭之处,剧作的第四折更往往有“强弩之末”的缺陷。只是“元杂剧作品大多设置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情节结构主线,造成集中、紧凑、简炼、清楚的艺术效果。”⑦只是按照今天的叙事作品或戏剧结构标准,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看来很有问题。这一点在所谓结构“紧凑而严密”的《窦娥冤》⑧中也非常明显。从该剧第二折开始,窦娥就一次次交代之前发生的、并在舞台上表现过的事件经历。并且,这种交代完全是非个人化的,即不存在因个人视角造成的理解误差,不存在因时间流逝造成的个人记忆误差,也不

8、存在因境况变化自然会发生的、因此观众可以理解的叙述者对相关事实的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