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

ID:37951203

大小:322.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_第1页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_第2页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_第3页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_第4页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史坐鏖堕整蓥直21竖至!旦第39氇墨!塑(墅!』里!婴‘!l,Apm2螋!,!!l!!,!!:!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满孝勇郑敏银屑病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过度和异常分化,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T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改变,如血管新生、扩张、迂曲、高内皮小血管形成。银屑病发生的复杂性体现在细胞、基因组和遗传水平上.浸润至皮肤的多种类型的向细胞改变皮肤常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也影响1300多种基因的表达Ⅲ。一、银屑病的遗传基础银屑病遗传易感位点的研究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有一个位点例外。位于6p21.3M

2、HC基因中的银屑病易感基因I(PSORSl,psoriasissusceptibiliW1)在几个人群巾均有,是最重要的易感位点“J。PSORSI包含编码免疫功能卡目关基因,与在此区域发现的淋巴细胞抗原基因强相关口1。二个紧密连锁易感等位基因(HLA—Cw6,HCR*WWCC,HLA相父S基幽)相关分析表明,PSORSl与50%以上的银屑病患者相关。其他一些易感位点位于17q25(PSORS2)、4q34(PSORS3)、lq(PSORS4)、3q21(PSORs5)、19p13(PSORS6)、lp35一p34(PSORST)、16q12一q13(

3、PSORS8)、4q3l一34(PSORS9)LI,22。另外还发现_r位于17q25上的runt相关转录网子l(RUNXl)SLC9A3R1和NAT9之间的结合位点变异型与银屑病相关⋯。周内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基因定位于4q(PSORS3)旺和6p(PSORSI)“。银屑病易感位点在不M人群的差异可能由于地理羊别.即环境因素影响疾病易感位点“。最新的研究发现,银屑病表皮KC位丁PSORS6位点的基因JunB表达降低,成年鼠表皮JmlB及其功能伴侣c—Jun诱导缺失在2周内导致银屑病表型的产生,包括关节病捌害。与皮肤损害相反.关节损害的产

4、生需要T细胞和B细胞以及TNFRI信号通路。体内外研究还发现,疾病产生前.定位于PSORS4的趋化蛋白S100A8和s100A9在突变的KC上均被强烈地诱导增加。KCJunBP活化蛋白1(AP_1)缺失激发趋化因子,细胞冈子的表达.募集巾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至表皮导致银屑病表型的产生171。银屑病与其他疾病的遗传位点可能存枉重叠。如特应性皮炎(在Iq2I,3q21,17q25和20p上的重叠位点),类风湿性关节炎(3q2l和17q24—25上重叠位点)以及Crohn7s病等【“。这些炎症怙疾病之问存在共同的致病环节,如TNF—ot和IFN一1,受环境因

5、素的激发,其他共同的遗传连锁机制可能发挥作用嘲。除连锁基因外。银屑病遗传的研究亦包含寻找基因的多态性.如TNF—d一238位点启动子多态性与银屑病和银屑病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汀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通讯作者:郑敏,email:minz@nmilhzq㈨·综述·关节炎强相关,『IIL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05GC突变、IL-113以及臣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多态性均与银屑病相关幔。已经在大量人群中研究r银屑病与HLA的相艾性。最初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HLA—B13(A13、和一B17(W17)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后来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

6、.发现HLA—Cw*6(HLA—Cw*0602)是与银屑病最相关的等位基因。HLAⅡ类基州亦与银屑病HLA—DRBI"0701.DQAI+0201和DQBl+0303在I型银屑病中过表达。另外,扩展单倍型EH57.1,包括Cw*6一B'57一DRBI"0701一DQAl"0201一DQBl*0303在I型银屑病中更常见,但缺乏I类基因单倍型而仅有Ⅱ类基因单倍型则与银屑病发生无相关性。HLA—Cw*6和一B'57可能是银屑病真正的易感基冈标志,与Ⅱ类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E2。_二、银屑病的免疫学异常1皮肤常驻T细胞在银屑病皮损广牛中的作用:银屑病皮损T细

7、胞主要为I型T细胞。cD4+Thl细胞主要分布于真皮,CD8+Tel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和真皮一表发交界区。T细胞主要在真皮增殖.皮损内T细胞的增加可能由于局部增殖,或募集循环T细胞.或皮肤外的T细胞增殖。但Bovman等一’的研究表明,在银屑病发展过程中,局部激活并增殖的常驻T细胞更为重要.局部增殖的效应T细胞而不是募集的T细胞在诱导疾病的发生中具有蘑要作用。2银屑病皮损中T细胞被动席答机制:T细胞和巨噬细晦搠嚼病显著的表皮变化产生之前即明显浸润于真皮。,参与银屑病发病的T细胞经历3个阶段的变化:T细胞的初始激活;T细胞迁移车皮肤: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

8、发挥多种功能“。皮损相关T细胞是维持银屑病疾病活动性的中心环节。若要皮肤产生’11细胞应答,则抗原提呈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