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ID:37955717

大小:369.3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03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_第1页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_第2页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_第3页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_第4页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易混表达技巧的辨析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色富有生气)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例:下列诗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1、东船西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的音乐造诣;正面描写琵琶女的形象。白描:不用形容词、修饰语或精雕细刻、层层渲染,而是用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归

2、园田居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一、形

3、象鉴赏·人物鉴赏思维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

4、特征形象的意义一、形象鉴赏·人物组织答案三要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指明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二、形象鉴赏·景(l)诗歌景物有声、有色、有形,画面感很强。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表现了诗人的悠闲隐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

5、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请说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形象鉴赏·物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概括物的突出特点和寓意;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例.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问:诗中塑造的蝉这一物象是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6、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年),诗人一生卷入党争,长期沉沦下僚,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逝,自己不久之后又将要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手法和思想感情:李柳曾逐春风秋蝉斜阳曾柳未黄而狂飞花蔽天美好快乐肃杀凄凉仗势狂傲遮天蔽日自伤迟暮老来沉沦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自然特点象征意义寓意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

7、清霜。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春柳之荣与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借此自喻,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曾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柳象征小人“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诗词鉴赏之语言篇赏析古人的“炼字”品味语言特色或风格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动词、形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