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

ID:37964162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4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_第1页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_第2页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作者:郑杰    文章来源:上海北郊学校    点击数:930    更新时间:2009-4-2    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     经常听到说有学生犯规,这些学生因为犯规而受到教师的教育和训诫。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作几乎有一大半是围绕着预防学生犯规、阻止学生犯规、惩戒犯规学生而展开的。这使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整天不得安宁。  假设学校没有对学生的规范要求,教师便没有那么忙碌。但不可能,如果没有规范,学生中学生们全都自由自在,失去法度,学校的教育职能就根本无法实现。  假设学校中,学生们都可以自主制订某些规范并自觉执行,那教师也可以抽

2、出身来干点别的更重要的事,但也不可能,因为学生只是孩子,他们尚不是“人”,他们往往依赖“他律”而不是“自律”。  假设学校中设专业人员管理有关规范的事务,让教师只需授课即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成本太高,况且学校本非监狱,强制力是有限度的。  假设学校中教师拥有更有效的权力来惩戒学生,使教师兼具“执法”功能,在必要时可以“动刑”,效果一定比每日里“苦口婆心”,时时的“叮、关、跟”强多了,但,这些古已有之的方式,今天被称为“侵权“。  上述这些限制使教师陷于两难境地,学生在校必须要有规范,无规范则“校将不校”,但学生一般都是规范的“破坏者”,不是明的破坏,就

3、是暗的破坏,而学校又不可能让专门人员负责二三千人的规范问题,更不可能授予教师强有力的惩戒权。因此,一些行为规范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有如下共性:  1.学生来源比较好。所谓来源好,一是指孩子们的家庭背景比较好,他们的家庭有比较好的教养和严格的家教。二是指孩子们天生比较乖,比较听话,胆子比较小,他们将学校的“清规戒律”奉若神明,而他们的“顺从”使他们经常得到“正反馈”。如果学生来源比较好,比如市、区重点高中,学生行为规范水平较高,学校和教师不必过多地为“小儿科”的事情发愁。  2.本来校风就很好。校风是看不见的,却持续而长久地作用于人,在自动矫治着人们的行为

4、,学生的可塑性强,他们受着好校风的影响,将违犯规范视之为耻。  3.严格管理。学校有非常严密而明确的规范要求,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程序,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评估、有奖惩反馈,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4.有一支强干的队伍。这支队伍以分管德育的校长、教导主任、“青保”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为骨干,他们奉行行为规范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的信条,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以“眼睛里绝不糅沙子”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5.有全校上下形成的合力。行为规范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不仅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仅是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教师和职工的事,

5、全校教职员工自觉为学生作表率,并且发扬中国人的传统方式,“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没有抓不出成效的事。  6.有一整套有效的方式。这套方式有可被总结的,比如如何教育、如何训练、如何与学科结合、如何动员社会与家庭教育资源等等。也还有不可总结或很难被总结的方式,这些方式往往是“土方法”,可有些“土方法”确能逮住“老鼠”,土方法的根本在于教育者的“个性”,有时周围人学不会,比如说,看着这个教师走进一个“乱糟糟”的班级,他一言不发,只需扫视一下,班级立马肃静,你想学他,下次也扫视一下,可没人理你呀。行为规范好的学校,总有那么一套套的办法,不管明的暗的、洋的土的,在抓人

6、的行为,让人行为一致这方面,他们有的是办法。  所以要让我校学生行为规范上新台阶,以上六件宝,我们都要拿到手。但是,我今天要建议老师们的是,我们的行为规范教育必须是在学校理念与培养目标下的教育,因此,对我校而言,也许更重要的不是用规范学生置于统一的模子里,使之泯灭其宝贵的的个性与年龄特质,我们不能用规范取消“人性”。因此,我们的行为规范教育要多追问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如一地有目的,并使教育行为合目的。  为什么要让学生行为规范?以下目的是不正确的:  1.为了学校形象。我们学校现在出了点名,来参观考察交流的人比以前多了,学生行为规范好了,可

7、以取悦于人,让来宾们印象深刻。  2.为了领导满意。学校领导将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关注重点,因此,如果这个阶段,学生行为规范有问题,会让领导印象不好。  3.为了荣誉。现在每个班的行为规范都要评比,评比就是要“量化”了,量化结果与奖惩挂钩,涉及到班级和个人的面子问题。  4.为了看着舒服。瞧,学生行为规范多好,令教师很有“眼福”和“耳福”。  这四个目的,不管是被声称的或被“隐藏”的,都是功利的、实用的,不合“教育目的”的。教育之受批判,学生行为规范是一项,行为规范水平为什么小学比初中好,初中比高中好,高中比大学好?这不是教育技术问题,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目的

8、问题。我认为,认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根本上是为了让学生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