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育目的论

四、教育目的论

ID:37965337

大小:231.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6-04

四、教育目的论_第1页
四、教育目的论_第2页
四、教育目的论_第3页
四、教育目的论_第4页
四、教育目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教育目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原理案例:1998年13岁时以628的高分被华中理工大学录取,成为华中地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过正常途径考入大学的学生。聂愿愿的妈妈说:愿愿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他爸爸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他8岁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到11岁再回到学校,在这4年的时间里,他学完了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50天在学习。刚开始,愿愿受不了这个苦,爱玩,对爸爸布置的作业总打折扣。他爸爸就对他拳打脚踢,父子关系很紧张。愿愿经常天真地说他恨爸爸,要把爸爸杀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学得得心应手,父子关系也渐渐缓和了。愿愿的爸爸武汉大学肆业,

2、后来在中学教书,为了儿子辞掉了公职。1998年的高考,他每科都是第一个走出考场。成绩名列该校第一名。记者采访他时问:现在还恨不恨爸爸。他当即摇了摇头,说:爸爸完全是为了我好,他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我现在感激他。我要更努力学习考上博士让他高兴。谈起这次高考,聂愿愿说:“这次丢分主要在实验题上,到参加高考,我没做过一次物理和化学实验,甚至试管和烧杯都没摸过。”聂愿愿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发展?请运用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教育目的论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概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对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

3、的要求。◆广义◆狭义: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下一张幻灯片不同的教育目的的厘定(1)国家正式颁布的教育目的。(2)教育家、思想家提出的教育目的。下一张幻灯片(3)教育者所理解和操作的教育目的。(4)受教育者所设计和体现的教育目的。别人要我的学生做军人,做教士,或者做律师,我没有意见,……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法]卢梭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

4、们面前,而经常地把它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能慎重地针对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英]斯宾塞我愿提出四种特性,在我看来,他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英]罗素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一种设计。其次,教育目的的提出必须依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第三,狭义的教育目的在我国一般是指国家正式颁布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的组成: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通过培

5、养目标实现。二、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巩固与延续我国:奴隶社会:“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政府1906年规定:“忠君、尊孔、尚功、尚武、尚实”。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善其道德”。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在西方,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古希腊的雅典培养自由人,要求平衡和谐发展西欧封建社会教会

6、学校培养僧侣世俗培养骑士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培养新型的人—完善、全面的人16、17世纪泛智主义(培根、夸美纽斯)培养绅士(洛克)18、19世纪自我发展(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多方面兴趣、道德的目的(赫尔巴特)为“完满生活”准备(斯宾塞)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目的(杜威)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定义: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分析与评价(1)个人本位论卢梭对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新型人物)的描述:这种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具有农夫的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

7、脑;身体健康,感觉灵敏,理性发达;不曾受到社会传统的摧残,未被旧有的模型铸成固定的形式;有着发展成为各种人才的条件,能适应时势的要求而承担应当承担的使命。-------在当代,人本主义者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儿童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北美、欧亚许多国家流行(4)教育目的的

8、辩证统一论教育目的的确立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既重视人的价值又重视社会的需要,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为前苏联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