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3

《安塞腰鼓》教案3

ID:37978118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7

《安塞腰鼓》教案3_第1页
《安塞腰鼓》教案3_第2页
《安塞腰鼓》教案3_第3页
《安塞腰鼓》教案3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3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看课件)认识腰鼓。腰鼓之乡在那里?(安塞)2、师: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分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在黄土高坡上的安塞腰鼓。它粗

2、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看课件安塞腰鼓表演时的4幅图景)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成章。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介绍)(看课件作者介绍、黄土高原图片)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刘成章来到黄土高原,来到安塞,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二、整体感知1、看课文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三、理清脉络1、(课件出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四、学习第一段鼓响之前1、自由读2、讨论:  

3、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一片高粱地    后生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    腰鼓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4、齐读第一段第二课时A、火烈的舞蹈场面美(1)从哪儿看出?(指导理解比喻、排比句)(2)指导读(4)指名读第7节找出三组反义词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安塞腰鼓充满了怎样神奇的魅力?B、激越的鼓声美

4、(1)指名读9、10节。这两个比喻说明什么?(2)指导读C、击鼓的后生美(1)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些击鼓后生的?(2)看到这些击鼓后生,让人有怎样的感觉?(理解本节下面几句话。)(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茂腾腾的后生,都是在黄土高原上长大的,是黄土高原养育的。齐读13节理解这句话。(4)齐读12——14节。D、变幻的舞姿美(1)是怎样的舞姿?说说。指导朗读(2)理解“叹为观止”(3)齐读17节说说你读了这节的感受3、复习总结本段练习说话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美,你看(听)……”句式说说安塞腰

5、鼓好在哪里。4、(点击课件)欣赏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感受安塞腰鼓火烈的场面、激越的鼓声、变幻的舞姿。三、学习第三段鼓声止息1、戛然而止?2、当鼓声戛然而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作者是如何形容此时的静的?为什么描写此时的静?四、欣赏品读1、本课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找出来读读体会2、本课用了大量排比。有句内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找出来读读。3、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五、总结全文(课件出示)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表达了作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

6、、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思想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