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案3

《背影》 教案3

ID:37978162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7

《背影》 教案3_第1页
《背影》 教案3_第2页
《背影》 教案3_第3页
《背影》 教案3_第4页
资源描述:

《《背影》 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影》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课文,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的白描手法,体会其作用。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本文父子的深挚感情,领悟父母的关爱,学会关爱父母。【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2.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平易近人但感情真挚的散文,因此必须首先让学生读懂本文,体会本文。所以教师示范朗读必不可少。或者运用多媒体进行示

2、范。学生可以在听示范朗读后,小组内进行朗读,互相指出不足与优点,共同提高。本文不需要教师过多指点,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朱自清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作者,去感受他的别样情怀。(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有很多散

3、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生字新词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

4、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晶莹(yíng),光洁透明。三、整体感知布置下列思考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

5、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二、探究质疑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

6、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正是因为是父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1)

7、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2)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3)第三次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这一次

8、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4)最后一次呢?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