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

ID:37987901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2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_第1页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_第2页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_第3页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_第4页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施韦泽与现代伦理危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敬畏生命的伦理:施韦泽与现代文化危机摘要:现代文化的危机是施韦泽伦理思考的基本背景。他这一危机的实质在于关于个人和人类内在完善性的伦理理想的跌落。要走出危机,就必须要放弃西方思想中一直存在的偏见,即伦理地解释世界,以便在对生命意志的直接体验基础上,确立起一种新的伦理信念:出于对生命的敬畏而走向对生命的奉献。关键词: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伦理;自我完善;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Schweitzer,1875-1965),中文又译为“史怀哲”,属于那种能够把伦理思考与伦理行动有力地结合起来的伟大人物。在根本上说,他不是作为一个专业的伦理学者,而是作为在行动

2、中追求自我完善的、活泼泼的个人去关注伦理的。并且,这里所谓的“自我完善”,在他看来,并不是出于个人在道德上的洁癖而力求摆脱世界、把生命收缩到封闭的私人空间,而是积极地投身于世界,是人的生命意志与世界之间永恒的交锋。正因为如此,他的伦理思考充溢着反思与批判的力度。本文将尝试着在他对现代文化危机的整体思考中,理解他所提出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及其对当代伦理思考的启发。(一)现代文化危机的实质现代文化处于危机之中,这一诊断构成了施韦泽伦理思考的基本背景。早在去非洲丛林行医之前,施韦泽就已经感受到,西方现代文化在经历了18世纪的高潮之后,一直处于衰落之中。一战的爆发使得他原有的

3、思考变得更为清晰。18世纪之所以值得怀念,是因为这个时代信奉个人和人类精神的完善[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旦人们不再抱有关于个人和人类完善的“伦理的理性理想”,文化就开始走向衰落。结果是,一方面,人类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极大的提高,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成就,另一方面,生存斗争却没有得到根本的缓和。在自然中与自然的斗争,在人群中与他人的斗争,反而变得愈来愈组织化,愈来愈总体化。由此他认为,对自然力量的控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进步,而是一种利弊兼有的进步,只有伦理上的进步、人性的教养和提升,才是更为本质性的进步。在文化走向衰落的过程中,各种各样有关文化的出版物虽多

4、,但却失去了反思性。它们只是把兴趣放在对以往和现状的描述上。缺乏反思的原因可能是,盲目信从目前的生活样式,随波逐流,或者对当下的生活样式的合理性根本就不在乎。无论是出于何种情形,反思性的缺失对于伦理生活来说,都是危险的。与形而上的或超人类的视角不同,施韦泽对“伦理”的理解完全立足于人的存在,而且首先是个体的人。“只有人道,即对个人生存和幸福的关注,才是伦理。人道停止之日,就是伪伦理开始之时。”[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页.伦理思考和伦理行动仅仅是围绕着人对自身的理解和塑造展开的。对于文化的反思实质

5、上就是人的自我反思,是对人的生命的方向和内容的反思,因此,这种反思是人走向伦理的过程中必然要反复经历的磨炼。但现代人的境况却是,“思考世界和人生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的需要在我们的心中泯灭了。”[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页.伦理是人致力于其个性的内在完善的行动。[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文化的衰落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伦理精神的衰落,是人的理想、价值和意义的丧失。虚无主义披着乐观主义的外套到处招摇过市。但施韦泽不是要提出某种先验的关

6、于人的个性的理想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状况,事实上,他对后者提出了猛烈的批评,认为那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的一个痼疾(摩尔提出了的自然主义谬误)。文化的伦理精神的丧失,个人放弃完善自己的内在要求,毋宁在于个人放弃了自己进行伦理判断的权利,继而失去了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结果只能听任自己陷溺于无思想的伦理之中。二战后的一些思想家在探究法西斯主义的文化根源时,也采用了相似的视角。个人放弃了自己进行道德判断的权利,不仅损害了个体的生命,长期来看,对于民族、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施韦泽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现代文化中伦理精神衰落的根源。哲学是文化理想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如果说现代文化

7、失去了反思性,那首先是由于哲学失去了反思性。由于无力应对个人和人们在生存中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哲学现在变成了世界的旁观者,只能以学术的名义掩饰自己生活热情的匮乏。也许是由于对人的生命的价值抱有某些相同的信念,施韦泽对现代经济关系的批判与大半个世纪之前的马克思有某些类似之处。例如,他指出,“关于劳动的精神和道德意义”,在现代经济生活的过度紧张忙碌和谋生压力中失落了,劳动成了单纯的谋生手段。“许多个人显然已经只是作为劳动者,而不是作为人生活着。”[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对竞争和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