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

ID:37993984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_第1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_第2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_第3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孔子关于“直”的立身处世原则,整合相关史实,思考运用。2、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所选章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以《论语》中关于“直”的一则趣事引入:“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思考:按照孔子“直”的观点,微生高应该怎么答复邻居?2.解题:介绍“直”的象形义、引申义,带出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观,再落回对孔子“人之生也直”观点的总体评述。二、自读,对照注释清障(略)三、析赏延展(一)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直”“罔”“幸”“免”“也”字词落实;2.介绍“直”的正例:①《书端州郡斋壁》(北宋·包

2、拯)②东汉哀帝时的尚书仆射郑崇“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典故。③中国禅宗也有“直心是道场”的说法。小结:直道而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3.介绍“直”的反例:①李斯:老鼠哲学(南怀瑾评价);“东门犬”②陆机:“华亭鹤”4.教师总结:“东门犬”和“华亭鹤”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面对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少不了,人应该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赤子的正直本心。正如孔子所说,“罔之生也幸而免”;也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词句串讲:“知”:前“知”是名词,通假为“智”。后“知”是动词。“达”:通晓。“错”:通假为“措”,放置。“诸”:合成词,相当于“之于”。“枉”:邪曲。“乡”,通“向”,刚才。介绍伊尹、皋陶。通译整段。2.比较阅读:定公曰:“何为则民服?”子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理解“举直措诸枉”和“举枉措诸直”字面义。3.联系解读:①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屈

4、原《涉江》末节:“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③《论语》旁证:“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补充史鱼尸谏“直”例。)(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1.翻译全段。2.提问:叶公与孔子对“直”的看法在这一事件中明显是不同的。请说说你的理解。简析:叶公之“直”是坦白。从法理关系看,叶公认为这样是正直的;孔子之“直”是率直的性情。孔子是从人伦关系来解释的。孔子认为,与法制比,伦理优先。3.“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辨。补充资料:①

5、法治精神:义不容情。重人情因素,是中国法治意识落后的一大原因。②英国、欧美法律相关规定:几等亲之间不能够相互为证。这一点你怎么理解?③“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观点正确与否,课堂小辩论。④西汉刘向《说苑》:“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儒家人伦典范)⑤孟子的推想:舜为天子,如果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孟子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注意材料不是平行关系,①②④⑤都是为了③的论辩服务的。)(四)子曰:“乡愿,

6、德之贼也。”1.翻译,明了“乡愿”意。2.介绍孔子“以直报怨”观,与老子“以德报怨”观比较举例。明确对待“乡愿”的态度。(五)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1.字词解释“疾”“亡”“肆”“荡”,串译全句。2.补充: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①辨析狂、狷、中行者。举例说明(伯夷、主父偃、董仲舒)。②比较《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忿狷》)中王述的狂躁性格,王羲之“东床坦腹”(《雅量》)的旷达超逸,“阮籍叔侄人猪共饮”、“刘伶病酒裸体”(《任诞》)的率真

7、任性、放狂任诞等。③小结:文人的狂狷性格,往往与世道、官场的污浊是有关联的。李白、庄子、嵇康、陶渊明、徐文长、李卓吾、金圣叹、黄仲则等,综观历史,不一而足。明朝奸相严嵩就有诗曰:“古来诗人难做官,皆因狂气胸中来。李杜文章光焰长,一个布衣半个官。”四、总结归纳(略)教学反思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育界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两句话揭示了一个事实: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学法的研究。本文从形式到内容均不为广大师生所熟悉,教师应该身先士卒,上下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