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ID:37994365

大小:31.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杜甫诗三首》_第1页
《杜甫诗三首》_第2页
《杜甫诗三首》_第3页
《杜甫诗三首》_第4页
《杜甫诗三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三里畈中学朱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感悟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蕴含于诗句中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诗人、作品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前二首诗。整体感知诗意,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2、用多种形式朗读,品味诗歌的

2、意境美和语言美。3、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一、游戏导入进行杜甫诗句接龙,上下两句相接。二、走近杜甫(检查预习,交流学生资料搜集情况,把握重点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1、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籍襄阳,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留下了1400多首诗,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由于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创作过程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有《望岳》,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第三个时期是战乱流离时期,代表作有《春望》《三吏》《

3、三别》。2、写作背景《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春望》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三、一诗“四读”,理解诗意。(一)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师范读,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2指名学生朗读,校正读音,明确节奏。3全体学生齐读。(二)再读——了解诗意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让2至3名

4、学生口述诗歌大意。然后老师点评。 3、探讨并明确:两首诗各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读——妙点寻踪找出写得最美或印象最深的字句,读一读,品一品,并在书上做好批注。可以从用词、修辞、写法、内容、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品味赏析。教师示范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万金”,古代以十两黄金为一金。极力写出了难得和珍贵的程度。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四)赛读——再次把你最喜欢的诗句美美地读读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提示: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及把握作者的情感。四、比较阅读(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关键: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作者、写景抒情、有“望”字......不同点——写作背景(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主题思想(远大抱负/忧国、伤时、思家)诗作风格-----(雄伟深远/深沉含蓄)五、拓展延伸。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春望》的感受与收获。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写作方面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石壕吏》了解诗意,体会诗情。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年青时期朝气蓬勃到中年

6、目睹战乱的杜甫,诗歌中吟咏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这节课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石壕吏》。二、写作背景《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回到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合作探究:1、诗歌写了一个什么故

7、事?2、诗中共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3、找出具体表现老妇“苦”的诗句,抓住关键词,品读一下老妇人有哪些“悲苦”?a品读示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沙场,老人内心的创伤还未痊愈,现在差役又来捉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个“新”字,让人感受到老妇老年丧子之苦,人生之悲,莫过于此。)b在了解这个家庭的命运的同时,进一步在语境中落实字词。4、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互动赏析:小组讨论,品味赏析。小组讨论: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哪些字用得好?明确:“捉”字说明这绝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乱搜捕。“夜”:一则表

8、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而则表明县吏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