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_教案2

答谢中书书_教案2

ID:37997007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答谢中书书_教案2_第1页
答谢中书书_教案2_第2页
答谢中书书_教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_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答谢中书书》教案2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判决书——

2、⑤文件二、引入课文,感知内容(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3.

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ò)陵(今江苏江宁县)人。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三、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一)根据课文导引

4、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明确:所描绘的景色有:  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    猿鸟    夕阳   沉鳞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5、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1、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

6、者的写作意图。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四、课外延伸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