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

ID:38002690

大小:5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1页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2页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3页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4页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2015八上历史期末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考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10,共10分)1、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最初的对外政策是()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2、然而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以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

2、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D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5、某处名胜古迹有

3、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蒋介石6、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7、《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警醒世人,严复译著了《天演论》,书中宣传的观点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实业救国 

4、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8、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A.辛亥革命后B.戊戌变法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9、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A.张謇B.詹天佑C.侯德榜D.严复10、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牌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D、中华民国成

5、立和新文化运动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一)帝国的没落(7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备尝屈辱和悲苦的中华民族为了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条约(1)在下列表格中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5分)背景时间内容影响割地赔款其他《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2100万银元(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1895年割台湾等地给日本(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6、深《辛丑条约》1901年4.5亿两白银(略)(2)造成清政府没落的方针政策主要是什么?清政府的没落很大程度上,缺乏有识之士和人才,当时清政府的教育制度是什么?(2分)(二)道路的探索(8分)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伤害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

7、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

8、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三)新生的起点(10分)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材料二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