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ID:3800597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_第1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_第2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一、预习导航,提升自我1、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有《栾城集》、《诗集传》等传世。2、枢密韩

2、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3、写作背景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

3、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给加点的字注音。嵩山()恣观()苑囿()冠天下(  )召公(   )相称( )汩没( )宫阙(  )溢乎其貌(  )所恃以无忧(   )所惮以不敢发(   )3、解释下列实词执事:生:气:形:养:致:乎:宏博:辱教:称:豪俊:尝:疏荡:充:奇气:岂:乡党:中:自广:汩没:恣:顾:慨然:想见:巨丽:游:冠:恃:惮:发:志:何为:光耀:自壮:尽:通:向:有取:斗米之禄:所乐:优游:益治:

4、苟:3二、梳理文脉:苏辙,字______,号______,______代散文家,与其父______、兄_____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文是19岁的苏辙写给韩琦的信,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作者不直呼对方,而称“____________”,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____________。第一段,作者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提出作文的新奇观点,即“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气”指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具体阐述“养气”的时候,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在“养气”上作者强调了两方面,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这一段中所说的“太史公”是_________,他写下了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句子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文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之所以能有如此作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_

7、___________时的学习情况,所交往的是___________人;所居住的环境是____________;所读之书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作者“决然舍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__时的学习情况,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可概括为三方面:(1)名山大川: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2)名胜古迹:包括:______(3)名人学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两样实际上又可看出作者“养气”更重视______________。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那么多,但未见到的是_________。接下来作者由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对他大加颂扬,表达了对他的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