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人教)

《长相思》(人教)

ID:38006795

大小:3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2

《长相思》(人教)_第1页
《长相思》(人教)_第2页
《长相思》(人教)_第3页
《长相思》(人教)_第4页
《长相思》(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相思》(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长相思》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周鹏◆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2、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3、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结合课后注释与练习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

4、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2)“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2、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

5、育(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温馨提示可以“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指名答,点评。2、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温馨提示可以用读诗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指名答,点评。3、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

6、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足见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4、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四、精读诗句,感悟诗境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2、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3、本诗的写作时代背景: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

7、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2、总结学习方法: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七、学法迁移,学习《秋思》1、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2、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

8、言教育4、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5、指导朗读,感悟情感。八、咬文嚼字,体会“推敲”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两个字吗?(绿、见)2、过渡: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3、师讲解: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