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

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

ID:38007381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_第1页
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_第2页
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横县教研室石兴纪13978768200教材里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不仅是陶治学生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素材,也是学生习作的典范。不少文章语言精湛、节奏鲜明,布局巧妙,脉络清晰,或精彩生动,或质朴动人。用好教材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把读与写紧紧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一、借课文空白训练创作思维。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的写作提出明确目标:“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2、,探索发现教材中的空白或悬念,发挥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完善。这种形似“挖墙角”、“钻牛角尖”的方式,其实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眼光和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德的《最后一课》,文中写道:“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课文没有把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写出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写出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再如《天上的街市》,作者对天上街市以及牛郎织女作更为细化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羽翼,想象天上街市的具体情景,想象牛郎织女自由快乐的生活,并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春城无处不飞花”,

3、课文中总留有空白与悬念,而这些空白与悬念便是学生创作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探索发现眼光,寻找这些空白和悬念,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填补,以此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训练他们的创作思维。二、借扣题技巧展现文章“灵魂”。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展现文章的“灵魂之窗”。然而,作文若有了好的题目,却没有很好地扣题,则给人以中心不突出,甚至离题之感。紧扣题目就是让“行车”不偏离路线,正常行使。作文只有扣紧题目,才能让文章的“灵魂”不离于其身,从而达到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紧扣题眼,层层展开。开篇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篇中写:①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

4、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3篇末又写: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文章开篇、篇中、篇末均紧扣题目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展开,让文章形成一条明晰的主线。这种开头破题,中间应题,结尾点题的方法,是作文中常用的技法,更为学生所接受。三、借修饰词,修辞手法亮丽作文语言。“人靠衣装,美靠亮妆。”这一经典台词用于作文也不为过,读语言是一种艺术,而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装点作文亮妆常用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修辞优美、化用诗词的句子,引导

5、学生仿写,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让学生模仿江河的诗歌《星星变奏曲》,用“如果……如果……”的句式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愿望。模仿《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样一,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表现一个场面等。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表现某种行为等。通过仿写,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沉、提升文字的表达能力。(3)借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对比、正侧面烘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铺垫衬托、一线穿珠、明暗结合等,是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课文中

6、常巧妙地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例如《故乡》就通过描写闰土和杨二嫂在不同境况下的变化,突显了作品的主题,对比手法的运用成了文章的特色;《范进中举》则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散步》一文则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的一件小事小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蝉》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一文一点,一文一法地融入写作教学。(3)借谋篇布局完善作文结构。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例如《邓稼先》的小标题结构,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朱自清的《春》开篇总写“盼春”,接着文章分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六幅图,结

7、尾以三个比喻句“赞春”作结。“总分总”的结构,可做学生模仿的典范。《藤野先生》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点,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作者的爱国主义这两条线索,前者是明线,是叙事线索;后者是暗线,是感情线索。两条线索相互辉映。而文中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地点转换顺序谋篇,更让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从课文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切入点其实远不止以上这些,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作文范例,我们要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