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

ID:41395570

大小:59.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4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_第1页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_第2页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_第3页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_第4页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盛世繁华的唐朝,涌现出了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其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优美、富丽、典雅的气息。优美的唐诗,隽永的宋词,无一不散发着美的气息,无一不以其人格力量警醒着学生的心灵。可否在诗词鉴赏与作文教学中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一、以意象的组合为切入点有诗云:”水从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这里说的是意象的组合会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几根稀疏的翠竹,再加以一湾潺潺的流水从旁边流过,让人不禁生出冷的感觉;花本来是香的”只有当_阵微风吹来

2、才会感觉岀幽微的清香。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散文,尤其是优美的抒情散文往往以意象的营造取胜。散文中的景和物都是作者抒情的依托,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往往要写出蕴含丰富的意境,意境的营造需要巧妙地选择景物。诗和散文都注重对意境的创造。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我让学生将写景的部分诗句改写成散文化的语言,同时加以写景技巧的指导。又如”可选择以下材料让学生作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坐窗前,仰望苍穹明月,这明月可是家乡那一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院独酌,月光似水,一杯清酒可是那

3、思乡的泪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何等彻悟,又是何等深情,共用明月之镜可能看到古人的面容,这轮明月照古又照今,照此又照彼,它总能弓I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请以《那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散文。通过这种方式写一段散文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叙述、抒情、描写的能力。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景物的选取组合,意境的营造,提高其写作的兴趣,也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二、以细节的想象为切入点□a好的细节描写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寥寥几笔就能描写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真实。不光小说创造中,就是诗,尤其是叙事诗,细节描写是绝不可少的,不妨举王维的诗为例。王维在《山中送别》中写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

4、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极其细小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联,而诗人却把这本互不关联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岀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岀诗中人寂寞神态,感受到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至于《網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写出了诗人的形象:柴门之外,依仗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细节描写的得当不得当

5、,有力没有力z自然和作者熟悉不熟悉生活,理解不理解生活有根本的关系。高中生阅历浅,在诗词教学中关注细节描写无疑可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在作文中选择细节,表现细节的真实打下坚实的基础。杜甫在《客至》中写道:〃盘煩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馀杯。〃在教学此篇时,就让学生将〃隔离呼取尽馀杯〃这一细节改写成一段细节描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又进行了写作训练。三、以作者的观点为切入点走出了盛世繁华的唐朝,褪去了春江花月夜的理想光环,历史把宋代文人推向了一个理性主义的王国,苏轼喻理诗的名篇,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同样是写俊秀空灵的庐山,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6、落九天〃,气势的确不凡撚而在他眼中,庐山还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岳”但到了苏轼那里摇身一变,隐去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只是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间告诉我们:只有跳出来,客观地看问题才能有正确、明朗的判断,否则就永远挣扎在云里雾里,较经典的还有《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明白如话,道理颇深,事物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这些经典诗句阐释了深刻的哲理,在诗词教学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联系实际,谈谈个人看法,完成一篇读后感。如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和子由滝怀旧》中的前四句:〃人生到处知

7、何彳以,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东栏梨花》中〃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结合苏轼诗句谈谈对人生的认识;再如〃孔子登东山而/」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杜甫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以〃登上高山〃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再如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结合这些诗句写读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