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和观灯》教案2

《过节和观灯》教案2

ID:38014496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3

《过节和观灯》教案2_第1页
《过节和观灯》教案2_第2页
《过节和观灯》教案2_第3页
《过节和观灯》教案2_第4页
《过节和观灯》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节和观灯》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节和观灯》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2.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能力。4.学习对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生活、民族习俗的观察感悟。5.学习民俗文化、热爱传统民族节日、热爱生活、传承中华文明。课时3学情分析1、鉴于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我决定设计好自学题目,由学生在学习小组带领下自主完成导学题目。2、部分学生家庭具备先进的信息设备,这对培养学

2、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是个有力的条件,因此要求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辅助本课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3、由于我校学生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庭不具备先进的信息设备,可以通过分编学习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资源共享得到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陪养学生相互帮助合作交流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广博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民族文化的良好习惯。2.梳理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写法,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

3、.朗读语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家及作品,掌握生字词。2.搜集与节日相关资料,展示自我风采。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情感。学时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家及作品,掌握生字词学时难点搜集与节日相关资料,展示自我风采教学活动【探究】预习导学提纲: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2.掌握相关生字词。玉虬偕逝汴梁鳌山豆豉褪色驭天精巧绝伦奢侈【探究导学课文内容提纲】3.整体感知在“过节和观灯”的大标题下,作者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本文表达作者了怎样的情感?4.细读文章第一部分,探究以下问题:①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有

4、着怎样的意义?明确:这些节日影响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丰富人民生活的内容,扩大历史文化的面貌,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与节庆密切相关的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作者从饮食、娱乐、穿着等方面描写了与节庆密切相关的生活,这样安排材料说明节庆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影响深远。③“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在一条延长千里远的沅水和五个支流一些大城小镇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这里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以此总结全段有哪些作用?

5、明确:对比的写法,说明当年端午节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难以磨灭,自然地与文题相呼应。④作者列举历代古画,考证丰富,对于表现其对端午节的印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说明龙舟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生活中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影响深远,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⑤作者在第5段文字中写龙舟主题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欢乐和联想有什么作用?明确:说明龙舟主题作为人民喜爱的艺术主题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5.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①灯市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部分的第1段有着怎样的作用?明确:实起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燃灯祀太乙。作用是

6、引出唐宋笔记关于灯市盛况的记载,领起下文。②在文章第2段中,古人所记载描述的灯市情景哪里给了你难忘的印象?请说说难忘的理由。明确:围绕着鳌山灯棚和其他种类丰富繁多的、各种名目的花灯来讲即可。③作者在写家乡的灯的时候,哪里最能表现当年他对观灯生活的钟爱?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明确:⑴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⑵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好处是:通过作者的行为说明灯节的活动当年是多么令孩子痴迷、向往。④俗话说生活著我,这种观点在这

7、部分中的4、5段文字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作者是怎样表达的?给了我们青年学生哪些有益的启示?明确:“有了这个玩灯烧灯经验底子,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灯事的诗词,便觉得相当面熟,体会也比较深刻。”这些语言通过作者切身的感受告诉我们要热爱生活,对我们理解文化知识是大有裨益的。⑤文章以行云流水的笔法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民风民俗一一细致到来。在娓娓讲述的过程中,作者纵览上下五千年,横贯九州千万里,可以说将文化、历史、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请你找出一处,细致体会作者是如何将它们完美结合的。明确:历史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同时又为民风民

8、俗的发展提供佐证,三者在作者的笔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举例略。【思考探究】交流思考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请于同学交流。【拓展】拓展: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在这方面你还了解哪些?或有哪些亲身体验,请把你掌握的情况或难忘的体验与同学间交流展示。第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