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ID:38018606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_第1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_第2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_第3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1﹞把作文教学与讲自己的故事接轨,因为故事有强大的表达包容性,故事,儿童的天然属性,爱制造故事。儿童的“故事感”,从小孕育。儿童喜欢讲“故事”的书、动画片。也算作文前的热身吧。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如同运动之前都要有准备活动,音乐中练声要有音阶训练一样,作文教学也要有预备动作、准备活动,通过热身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热身环节如何做?①、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它通过小型会议方式,让与会者在畅所欲

2、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并以此激发与会者的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创意,并解决问题。“头脑风暴”运用到作文教学的热身阶段,主要是训练孩子多维思维,使他们的思维的广度、角度产生一定的跳跃和变化,从而丰富思维内容,激发想象。作文教学忌讳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要的是独创的观点、独特的角度、与众不同或丰富的想象。开课伊始,进行大量这样的训练,在“头脑风暴”中启发孩子的思维、调动孩子的潜力、养成孩子独立思维、特色想象的能力。画了“1”,问孩子这是什么?开始孩子只会说是“一”,是直线,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风暴在孩子们

3、的头脑中激荡,孩子们放开思维,就会想象出是“旗杆”、是同桌脑后细细的“辫子”,是爸爸车上的“雨刮器”,是林教师裙子后面漂亮的“长飘带”、是喷香、嫩黄的“薯条”,是放学时,等待在校门外妈妈挥舞的手臂……还有“字母的化妆舞会”想象每个字母的不同特点、“我是一片云”从云朵的变化联想相关的事物等等,从中体会拓展的想象。②、生活再现:生活无处不在,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孩子的年龄特点,即使看到了也会印象不深,即使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甚至是直接参与者也常常体会不到、生活常常被孩子们忽略,常常视而不见,他们还不会捕捉生活中的美,他们还小,他们

4、缺乏一颗“敏感”的心。我们要培养他们时时、处处留心生活的习惯。因此,教师在热身阶段可以和孩子们聊生活,聊国家、社会中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聊奥运圣火传递中最喜欢的火炬手,最难忘的镜头。汶川大地震中我可爱的同龄人,啊!我流泪了。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同身受。③、习作小故事: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听说教师要讲故事时,都会非常期待。我们就要紧紧围绕作文教学,选择一些奇思妙想、独特想象、意想不到的故事。比如孩子写作没有中心,就有个故事,某位律师在法庭上辩论,滔滔不绝、宏篇大论,扯了

5、很多事,法官生气地拍桌子,说了一句话“与本案无关”、结果败述。再比如“孵蛋”的作文,说的是两小美国小孩在森林中捡到一颗蛋,他们孵化后,竟然从中孵出了布什总统。这样一则作文获得全美作文比赛一等奖。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作文需要独特的想象,独特的想象会让作文更有生命力。教师不仅仅是用故事吸引学生,提升兴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故事说明一些道理,启发孩子的想象,这才是我们热身的主要目的。热身是必需的,热身必须高效,所以,方法要引人入胜,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用这些热身的方法,巧妙地为作文教学服务。(2﹞、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

6、,根植于生活,让作文内容“生活化”,“趣味化、系列化、个性化”,打开生活源泉,引来创作活水,为作文教学翻开“柳暗花明”的崭新一页。通过组织学生“走走、看看、想想、问问、做做、说说、写写”的十四字作文法,把学生的作文和“生活”接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没有写的问题。(3﹞、通过“再走、再看、再想、再问、再做、再说、再写”的十四字教学法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进行到底,解决不会写的问题。其中“再”可能是第二次,更可能是第三次,第四次……只要学生还不会写就继续观察实践,继续和生活接轨,和写作对象接触,直到看清楚,弄明白,会写为止。(4﹞、让学

7、生在不断观察中学会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在深入中感悟,在说写中表达,把教学做“以一贯之”。学生“有写的了”,“会写了”,自然也就愿写了。在作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后,如何引导学生在“两点一线”的平凡生活中发现,感知美,让学生发现诗意的情趣,画的意境。曾丽萍老师平时总是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境,细心地观察生活的行为入手。她敏感地描绘生活中的每一个“看点”,并设法在第一时间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把观察的触角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素材,学生在爱上生活的同时,也爱上作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