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

ID:3802802

大小:1.75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7-11-24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眼眶眼眶为鼻根两侧的颅骨窝,呈尖端向后,底向前的锥体。眼眶由7块颅骨组成:额骨、筛骨、泪骨、上颌骨、蝶骨、腭骨、颧骨。眼眶内侧壁为筛窦,内侧后方为蝶窦,上前方为额窦,下方为上颌窦。由于眶下壁和内壁较薄弱,外伤后极易出现爆裂性眶壁骨折,骨折部位相应的软组织嵌顿,限制眼球运动,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临床上易误诊为麻痹性斜视,眶部CT及牵拉试验,可加以证实。眼眶眼眶眼眶眶尖部有两个重要通道即视神经孔和眶上裂。眶上裂位于视神经孔外侧,第Ⅲ、Ⅳ、Ⅵ颅神经从眶上裂通过。眶上裂部位

2、的炎症或损伤,可累及第Ⅲ、Ⅳ、Ⅵ颅神经,眼球各方向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如不累及视神经,为眶上裂综合征。如累及视神经,则为眶尖端综合征。眼眶筋膜系统1.Zinn总腱环此腱环位于眶尖部,为筋膜增厚形成的椭圆形纤维环。此环包绕视神经管及眶上裂鼻侧部分。所有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鼻侧的重要组织:视神经、眼动脉及部分第Ⅲ颅神经都在总腱环内。除下斜肌以外的所有眼外肌和提上睑肌均起始于总腱环。筋膜系统筋膜系统2.眼球筋膜眼球筋膜为质密、富有弹性的纤维组织,从视神经入口到角巩膜缘覆盖整个眼球。近角膜缘1mm处,眼球

3、筋膜与球结膜牢固地融为一体。四条直肌把眼球筋膜分为前后两部分。筋膜系统3.肌鞘每条眼外肌从起点到附着点都有纤维肌鞘包绕。肌鞘是眼球筋膜反折形成的无血管组织,肌鞘非常平滑,肌肉可在内自由地滑动。各眼外肌鞘延伸形成复杂的纤维膜组织,将各眼外肌与眼眶联系起来,支持眼球,制约眼球运动。例如,上直肌肌鞘前端外表面与提上睑肌肌鞘下表面紧密粘着,下直肌肌鞘部分止于下睑板与轮匝肌之间的纤维上,所以在做上、下直肌的手术时,易出现睑裂的变化。眼外肌前面观(左眼)眼外肌侧面观(右眼)眼外肌上面观(右眼)眼外肌上面观眼外肌的

4、解剖生理特点1、眼外肌的神经供给非常丰富,眼外肌的肌纤维与神经纤维的比率大大超过一般骨骼肌。因而眼外肌的运动极为灵敏。2、眼外肌的收缩力量较一般骨骼肌大,平均计算每条眼外肌的肌纤维如全部收缩可牵引750—1000g重量,一般眼球牵相当于牵引5g重量的力量,可见眼外肌的肌力储备是实际需要的150-200倍。眼外肌的解剖生理特点3、眼外肌的每条肌纤维的收缩反应均遵循“全或无定律”,即当刺激程度达到兴奋阈时便做出最大反应。眼外肌的运动一般只有很少一部分肌肉和神经单位同时参与,各个部分轮流工作,因而能够持续很

5、长时间而不疲劳。4、眼外肌的血液供给比较丰富,易于氧化代谢过程中的乳酸和废物的排除,固不易产生疲劳。眼外肌人的每个眼球有三对眼外肌一对水平肌:内直肌、外直肌一对垂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一对斜肌:上斜肌、下斜肌眼外肌--直肌四条直肌起始于眶尖总腱环,为比较扁平的窄带状,它们以薄而宽的肌腱附着在赤道前的巩膜上。四条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之距离,依内、下、外、上之顺序逐渐变远呈螺旋状。内直肌距角膜缘最近,上直肌最远,一般内直肌距角膜缘约5.5mm,下直肌为6.5mm,外直肌为6.7mm,上直肌为7.7mm。(56

6、78)直肌附着点并非直线,略呈弧线,有时甚至为波状。眼外肌--直肌(1)   内直肌内直肌是眼外肌中最强的一条,起自总腱环鼻侧和视神经鞘略低处,内直肌由眶尖开始在眶内侧壁与眼球之间水平向前走行,附着在角膜缘后5.5mm处,肌肉全长41mm。附着点处肌腱长3.7mm,宽10mm,与眼球的接触弧为6mm。内直肌由第Ⅲ脑神经下枝分配,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内肌支。内直肌的作用:在第一眼位时,内直肌收缩产生内转,当视轴高于水平线时,内直肌收缩协助眼球上转,当视轴低于水平线时,协助眼球下转。眼外肌--直肌(2)  

7、 下直肌起自视神经孔下方的总腱环,在眼球与眶下壁之间向前、下、外走行,附着于角膜缘后6.5mm处巩膜上。在第一眼位,下直肌肉平面与视轴成23o角。其附着线为斜行,颞侧端较鼻侧端距角膜缘远,肌肉全长40mm。下直肌与眼球的接触弧为6.5mm。下直肌由第Ⅲ脑神经下支支配。血液供应来源于眼动脉内肌支和眶下动脉分支。下直肌作用:当眼球处于第一眼位时,下直肌肌肉平面与视轴呈23o角,下直肌收缩主要作用是下转,次要作用是内转和外旋。眼外肌--直肌(3)   外直肌始于总腱环外侧较低处,跨越眶上裂,肌肉在眶外侧壁与

8、眼球间水平向前走行,横贯下斜肌附着点后附着在角膜缘后6.9mm的巩膜上,外直肌肌腱长8.8mm,宽9.2mm,除上斜肌外,外直肌肌腱在眼外肌中最长,外直肌接触弧为12mm,由第Ⅵ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为眼动脉外肌枝,外直肌作用:第一眼位时,外直肌收缩单纯外转,当视轴高于或低于水平线时,外直肌收缩可协助眼球上转或下转。眼外肌--直肌(4)   上直肌起源于视神经孔和视神经鞘上方的总腱环,上直肌长41.8mm为四条直肌中最长者。它由起点紧靠提上睑肌下面向前、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